思潮

                  月泛思潮,夜寄乡愁

    故乡,于我而言,是儿时的记忆,是自由自在的圣地,是心中的一方净土。

                        梦一场

    夜色朦胧,月光泛着微光,星星一闪一闪应和着。夜下的湖,伴着寂静流过;湖旁的树沙沙作响,诉说风儿千里之外的想念。

    湖中,一叶扁舟,勾勒着乡愁的轮廓。

    伫立船头,仰望星空,不曾记得是何年何月家人相聚,于院中小庭,欢声笑语;也不记得何时,背起行李,离开故土,如蒲公英一般漂泊。

  黑夜的风,像冰冷的丝带,缠着思念的人。亦在耳边轻声念叨:回家吧,回家吧。

  耳边是风的呼吸,每听一次,丝带缠着越发的紧,越发的冷。天上的月亮也助纣为虐,增加舞台灯光,看好戏。

  像掉入大海一般,冷水浸润四肢,无力挣扎,无法呼吸,最后石沉大海,悄然无声落地。

  ……

  梦醒,注定是不眠之夜。

 

                追儿忆

  夜还在,梦已醒。辗转反侧,儿时的点点滴滴,却一发不可收拾浮现眼前。

  一车一桌一院,描绘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我,生活在村子里,和姥姥姥爷一起度过了我的童年。记忆最深的是那辆墨绿色的自行车,不仅是回忆起刚学骑车的窘迫,更重要的是它带我走遍了村里的每条路,踏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那时,最爱和一群小伙伴一起骑车,路过村旁清澈的小溪,停下,拿着工具,捉蝌蚪,耐着性子钓鱼;路过村头的石桥,时不时,比比谁打的水漂多;也路过庄稼地,学耗子贼眉鼠眼,偷上两三个西瓜……那时,那车成为我开拓疆土的工具,天真的以为可以凭它走遍世界。

  儿时的味道在那不足两平方米、棕色的方桌上,乡土气息的饭菜里。小时候,最喜欢姥姥做的汤面:手擀的面,新摘的菜,还有清晨刚从鸡窝掏的鸡蛋。汤里是新鲜的蔬菜,是这片土地的味道,面是筋道有弹性的,是生活在这里农村人朴素的味道。除此之外,也爱剩菜剩饭,虽不似刚出炉的新鲜,但多了一分质朴的香气。

  儿时的庭院,亦是我的游乐场:掏鸟蛋,种豆角,挖陷阱,上房爬树……无所不做。其中,最让我牵挂的是院门的那棵杨树,是我和姥爷亲手种下,在我的细心照顾下,陪我走过珍贵的六年光阴。如今,那棵树还伫立在泥墙旁,依然守候着庭院,只不过人少了。

    回忆终是回忆,断断续续,也被窗外的天亮渐渐冲散。

           

                        寄乡愁

  那年,离开那片土地,被爸妈带到县城。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平坦的柏油路,十几米的高楼替代了低矮的瓦房……

  由当初的不适到现在的习惯,也慢慢懂得故乡越来越远,已成为支离破碎的记忆,也越来越否定自己的想法——回到故土,再呆上六年,甚是余年。

    灯红酒绿,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繁华的背后夹在多少辛酸苦楚、尔虞我诈、你争我夺。

  父母每日为在城市立主脚,正如天天调侃我一般“我们夜以继日,披星戴月,风雨交加等等”。

  我,如所愿,考进重点中学,一直为考试学习夜以继日。

  无奈,在霓虹灯灿烂的灯不落之城,每个人都无一不例外被卷入这追逐的洪流之中;唯一能做的,带着儿时的傻不拉几,带着归乡的梦,激励我勤劳、质朴、善良地前行。

故乡,是我心情低落时,想依偎的避风港。

故乡,是我痛苦挣扎时,给我安慰的记忆。

故乡,是我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思之念之,因为那是蒲公英的根。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