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笔记(21.7.3)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地现象,我们总感觉一个人或者企业处在成功的状态时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人们不能面对没有总结的东西,习惯去总结那些看似有道理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使得我们走进这样一些有趣的商业认知陷阱。

陷阱一,光环效应:人们在评价某项决策是否英明时,往往会收到业绩表现的影响。

陷阱二,因果关系:某一因素看似与公司业绩有因果关系,但可能是人们误把关联性当做因果关系。

陷阱三,单一解释:企业业绩不能也无法归功于某一项特定因素。

陷阱四:专注胜者:如果只寻找成功企业的共同点而不与不成功企业对比,就无法找出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

陷阱五,缜密研究:如果商业调研数据质量不高,那么数据量将毫无意义。

陷阱六,长盛不衰:企业长盛不衰是不现实的,几乎所有业绩优秀的企业都会随着时间逐渐衰退。

陷阱七,绝对业绩:企业业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企业业绩提升的同时也可能被对手淘汰。

陷阱八,本末倒置:解读企业调研结果时可能受到无关因素的影响而忽略关键因素。

陷阱九,组织物理学:公司业绩无法精准预测。

这是一本对流行管理研究思路极大挑战的书,对于我们长期学习复杂体系的读者可能很容易理解,也有不少人在身体力行的拥抱不确定性了。很幸运成为“反脆弱”的一路人。承认和接纳不确定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尽量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当感觉的认知失调的时候,小心谨慎的不去寻找简单答案,允许没有终极答案;当没有感觉认知失调的时候,要问自己有没有被光环效应笼罩。作为技术管理小白的时候我也曾经把”in search of excellence” 和Jim Collin的书奉为天书,在旧书摊上见到就收,希望送给更多的朋友。现在看起来,在钻进去之前要问问自己这个研究的命题有没有问题:企业可以长青吗?和市场的基本规律矛盾吗?现有的企业结构和可持续的具有生物肽特征的复杂体系矛盾吗?

所以这世上再伟大的企业,只不过是时代铸就的,而不是它本该如此,极大可能会在未来被其它对手削弱甚至取代;除非是小作坊,风险非常低,那么一定有可能持续300年,500年。

我们习惯性用“成功的例子”,佐证自己认为的那些牛逼的人,这陷入了“幸存者偏差”,必须要考虑概率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光环效应”是个好东西,前提是我们站在它之外、不陷进去。有一个词语很好“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对所见进行思考,想必是个不错的跳出“效应”的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环效应》笔记(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