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

      父母五一离开西安回内蒙时,除了一些日用品,还给我留下一袋米和大半袋面,嘱咐我不要糟蹋粮食,别因为不做饭把米面放到长虫子,最后扔掉。我虽然答应了,但答应的并不痛快,因为我知道自己,结婚十年,从没擀过面,只蒸过一次不成功的馒头,包饺子的次数也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大米还相对好解决,可让我吃掉这二十多斤的面,真是困难啊!

        本来想着等父母走后,把这些面送给邻居,因为他家有老人给做饭。这样既没浪费粮食,也不会让自己有压力。可是母亲很了解我,知道我的小算盘怎么打,就又嘱咐:“你是当妈的,孩子们爱吃面食,你就学着多给做点,别把米面都送人,有山靠山,没山自担。”最后这八个字,是我常说起的,因为母亲总是担心我的生活,觉得我生活经验不丰富,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就照顾不好自己。所以我常对母亲说“有山靠山,没山自担”,当母亲说出我这句后,一下激发了我的斗志,心里想着自己肯定有能力有办法把这些粮食给消化掉,不能再让父母担心了。于是,赶紧表态自己会努力多做饭的。

      答应的事就要好好去做,不管有没有人监督。这条行为准则是从小培养的,但怎么培养起来的,却无从想起,暂且就归功到家庭教育吧。说到这些面,虽然我很头疼,但既然答应了,就得想办法解决掉。于是我制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1.不送孩子去托管,中午回家吃饭,这样一天可以在家做两顿饭,提高了做饭的频率。2.提高用面的几率,比如多在早上做些疙瘩汤,洋芋擦擦等又快又能用上面的饭。3.抽空自己蒸馍,烙饼和擀面。

        三个月过去了,这个大概的计划确实就完成了个大概。因为没送孩子去托管,确实消耗了一部分的米和面。可日常生活还是继续买馍买面甚至在外面吃饭,丝毫没显示出我有任何动手能力。有一定客观原因,但大部分都是主观原因,我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因为母亲在这方面能力太强了,我永远做不到她那么好,鲜明的对比下,我就是做了,孩子们也不会爱吃,索性不做,先放在那里。

        康德有段话,关于自立,他是这么说的:“人处于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没错,之前我选择了未成年状态,但就在一个瞬间,我又选择了成年,长大虽姗姗来迟,但总比没来好啊!我的那个瞬间来源于一次饥饿,给孩子们辅导完英语作业,就觉得肚子空空,想了一下,自己每天做的饭真是千篇一律,毫无食欲啊!即便在饿的情况下都不想去吃,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必须得改变,那个时候我最想吃母亲烙的单饼,类似煎饼,开水烫面,主要考验烹饪者的和面技术和火候的掌握。理论可以说出来,但实操真没把握,有山靠山,没山自担,多说无益,行动吧。下楼采购了生菜,蘑菇,青椒,香菜,小葱,东北大酱,回来就大张旗鼓操作了起来。

        一个人想做好一件事时,脑子里就会忘记其他所有,比如忘记饥饿,忘记满头大汗,甚至忘记这个环境的存在。洗好菜,炒制了蘑菇鸡蛋酱放在一边,开始用热水烫面,盛多少面呢?放多少开水呢?想像着,估算着,实验着,脑子里一遍一遍的想起之前母亲在烙饼时说的话,比如“面不能和硬了,硬了太干咬不动,也不能太软,太软沾手不成型”这是个难解的命题,中间很难把握啊。开始抱怨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没给我任何指导怎样将面弄的又薄,又不软不硬。后来,实践成功后,觉得这真是个重要的原则,因为有了这个原则,我才能在范围内探索。又比如“干活有很多讲究,不能用蛮力,从容不迫,还要干的漂亮。火候一定要小,不然一面糊了,一面没熟。不用将饼一次性擀好,这样没地方放,又会放干。锅里烙着一个,旁边等着一个,手里擀着一个是最好的节奏。”我全神贯注的探索,想要达到这个状态,开始时的手忙脚乱很快就被调整过来。孩子们玩耍回来,看到我在烙饼,全都兴奋的尖叫起来,赶紧洗手过来给我帮忙,吉祥负责给饼翻个,如意负责往锅里放饼,我负责擀。配合十分默契,我又将母亲说给我的那些话,说给孩子们听。这些话,不管什么时候能向外输出,先积累到脑子里,血液里,骨髓里再说。小家伙们听的津津有味,干的卖力带劲儿。一切都准备好后,三个人开始快乐的享用起这美味的晚餐。

单饼

        我指导孩子们抹上一层鸡蛋蘑菇酱,放上些葱花,香菜,一个大生菜叶子,再来上些土豆丝。卷起来咬上一口,就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孩子们吃的美滋滋,喜洋洋,问我:“妈妈,你怎么这么厉害,和我姥姥烙的一样好吃呢,太开心了。”我笑道:“虎父无犬子嘛,你姥姥那么厉害,我每天耳濡目染,多少还是学到些功夫。”孩子又问:“妈妈,我们以后可以吗?”我答:“太可以了啊,你们肯定会更厉害。妈妈的回忆里,每次吃单饼都是一家人很开心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没心情吃饭,更没心情做这么复杂的饭了。”“妈妈,这样做不对的,既然心情不好了,就更应该好好做饭让自己心情好起来啊!吃的时候多幸福!”我大悦:“天啊,你现在就悟到这个,真是厉害呢,说的太对了,咱们以后好好做饭,每天都可以是开心的。”

        一次认真做饭的经历就让我对自己的评判发生了改观,从我根本不行,到我觉得自己很有悟性,很能行。从我给自己扣帽子说自己完全没遗传母亲的各种才能,到觉得果然虎父无犬子呢!忽然间,我觉得自己长高了一节,身上充满了力量。第二天一早起来,这股力量依然还在,于是又发了一盆面,打算挑战包子,不断的练习才能在大脑里形成固定的链接,一个我可以做的又快又好的链接。孩子爸爸也配合我,出去采购食材,我将婆婆在山上捡的野生地软拿出来清洗,因为山里捡的,土大,我一直嫌麻烦懒得洗,就放在那没吃过。可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力量,也可以静下心来,洗个十来遍对我来说已经不能成为问题了。同样,在调制两种包子馅时,脑子里不停出现的依然是母亲的话。

地软鸡蛋粉条馅

牛肉大葱馅

      甚至在调制牛肉馅儿时,我感受到了福流。刚买回的肉馅儿有点干,我切了一根大葱,一绺香菜,将它们进行搅拌,目的让它们在一起,可是很难,每一粒馅都好像在各跑各的,没有要在一起的意思。我看着肉馅,忽然灵光乍现,我知道它们的需求了,于是我相继打了一颗生鸡蛋,放了些生抽、料酒、蒸鱼豉油、香油、盐和花椒面。再次进行搅拌,形式大变,它们不在各跑各的,而是像排着整齐的队伍一样,按着一个方向跑去,还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极了这个队伍喊的口号。我低头闻了一下,感觉散发出的味道里,盐的含量刚刚好。这时,我已经和这些肉馅完全进行了链接,满足,喜悦涌上心头。我知道,母亲说的那句“标准的肉馅是会讲话的”我做到了。

牛肉大包

        后面的揉面、包、蒸这一系列的动作感觉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看着一家四口开心的吃着自制大包子,我忽然有种自立的感觉,就是可以顶天立地的那种自立。两次做饭的经历,对于别人可能稀松平常,而对于我,却具有开创的意义,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问题:

1.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鼓励多参与到家庭事务中,而不是过度保护,那这个孩子是不是会更早找到自立的感觉呢?而不是像我一样,长成个巨婴,快四十岁了才感觉到。

2.虎父无犬子中,这个父或母是需要每天对孩子耳提面命的说教,这孩子才不会成为犬子吗?我想当然不是,一个没有开始行动的人,你就是告诉他整个流程该做的事,他也不会记得,而成为犬子。所以,教育的重点不在说教。

3.光凭努力自觉是不足以干好事情的,还需要会变通。变通的能力就需要平时多储备,储备的来源渠道有很多,比如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我觉得有个重要渠道就是阅读,因为当我们没能力去经历时,阅读别人的经历,也能给自己很大帮助。我个人也是因为读过蒋勋的一些关于美学的书籍,才开始关注生活中各种点滴之美的。你永远不知道阅读能给孩子打开哪一道门。

        第一次当女儿,第一次当妈妈,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如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我想应该会看到要走的方向,即便会遇到困难,只要把握住方向,就一定能克服的。我们变成了虎父,孩子就不会是犬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虎父无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