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漫忆:初抵英伦(之二)

作者:辣舅舅罗比(个人wx: rob828,本系列拟写30篇完整文章,约15万字。欢迎交流)

《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英伦漫忆》

第一章 来到国际新闻“天堂”

1.1 初抵英伦(之二)

学外语的人心底总有些“不安分”,老是“想出去看看”。

这些年,来找我咨询如何成为驻外记者的人,也大都是学外语的年轻记者或者大学生。

我本人在大学学的是英语,对我来说,驻外记者是一种稀有的职业机会。从世界范围内看,只有非常有实力的媒体才能提供这种岗位。在国内,只有寥寥几家大型央媒或大型市场化媒体才能向海外派驻记者。在这些媒体内部,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能不能去心仪的国家派驻,更是完全不可预知。

但作为一个新闻人,最无法抗拒的,是通往远方的脚步。

“今天的历史,在发生之时就能被写下来,我因此而喜欢新闻业,我也因此而害怕新闻业,”

走遍世界的意大利传奇女记者法拉奇说。

法拉奇本人就是一个数十年行走在战地和热点地区的驻外记者。她还说:

“新闻是非凡、可怕的特权”。

想想看,记录历史,为那些不在场的人,写下“历史的第一页初稿”, 还有什么比法拉奇这段话更适合描述驻外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我当时就下决心,如果有机会被社里选中,今后无论是被派到索马里,还是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等艰苦战乱地区,也在所不辞。

经过我多次“游说”和争取,新华广东的负责人终于允许我去参加总部举行的驻外记者选拔考试。

老领导担心我考不过,一边在我申请信上签字,一遍不忘提醒我:“考题是很难的,每年那么多人去考,你能不能考得过,看你自己能耐了”。

拿着老领导签过字的进京考试批准书,我如获至宝,卷了行囊,买了张高铁票到了北京。

两三个星期后,发榜,我的成绩靠前。老领导有些意外,可能没想到我能在全社范围的大考中排名靠前。

再次见到我的时候,老领导提醒我说:“你去找考试的主办部门出一份证明,把你的成绩和名次写上,贴在咱分社食堂门口……让大家都看看,你是咱们分社培养的人才……”

又过了两个星期,我接到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通知我说,伦敦分社急缺一名时政外交记者,他们希望找一位一线采访经验丰富的记者过去填补。在征询过伦敦分社意见后,他们推荐我尽快到伦敦赴任。

我此前从来没有从事过国际报道,没有大佬帮我引荐,在国际新闻这个领域,我当时是一个小白。

我入行的头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只做中文报道,从来没有出过国境。

珠三角离港澳那么近,但我刚工作的前三年,港澳也一次都没有去过。

回顾申请成为驻外记者的历程,我想起了乔布斯的一段话:

“你要相信,人生中经历的各个小点,会在你未来的人生中串联在一起”。

那些在操场边大声念英语的清晨,那些采访中被狗群包围的“性命攸关”,那些被翻烂的过期英文杂志,那些敲着键盘写了又删苦心提炼标题的夜晚,那些在奔波中途中磨破棱角的行李箱和采访本,那些在珠三角各式各样的角落里采访过的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所有这些都将“连点成线”,在你的生命中划出新的轨迹,引领你开辟新的航向。(今日打卡:字数1111)



以下为注释部分,不包含在打卡字数当中

此为第一章第一节的续写部分。

本系列写作思路:在3-4天的时间里,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有层次写作,每天写超过1000字,三天不少于3000字。这三天的内容加起来,大致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每天只完成一篇文章的约三分之一。

最终计划完成约30篇完整文章,预计总共15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伦漫忆:初抵英伦(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