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0-13 11:15 来源:方志委 浏览量:768
|
作者:黄建聪
他差一点连中三元,不然中国科举史上又增加一桩佳话;
“关刀摊到一百零九步”是福州的一句俗语,即来源于他;
福州有以他身份命名的“状元埕”“状元弄”,鼓山上有“将军墓”;
在他的家乡泉州曾经为其在千年古刹开元寺前道左立状元牌坊。
“魁星踢斗”
黄培松(1855—1925),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清咸丰五年(1855)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今属洪梅乡)。祖籍安溪县尚卿乡科名村。古谶“水流北地湾,安溪出状元”。黄家世代以农为主,在闽北的建阳水吉一带拥有一大片茶山,曾祖黄贻琴经营大宗茶叶出口,富甲一方。黄家在省城福州拥有多栋房产,浮立在闽江中岛上之江心公园,为黄家聚族而居之所,命名为“绮园”。园内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景色美不胜收。在泉州南安芙蓉乡,黄家田产阡陌交错,地沃水肥,子孙俱各勤奋。黄培松自幼习文,应泉州府试,屡试不中,便以膂力过人弃文习武。家为其聘晋江大罗溪(今属洛江区)名师、武举黄纪堂教习,因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以练习关公大刀最为出名。
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闱,黄培松获乡试第二名(亚元)。光绪六年九月,黄培松赴京应试。经会试第一名(会元)后,参加殿试又夺第一名(状元)。当时他在光绪帝和诸大臣前献舞拿手戏“关公刀”,着实招招不凡。可正舞至中途,不慎闪失一招,关公刀失手脱落,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刀即将落地时,他以脚代手,向上一踢,然后就势接过关公刀,顺势收刀。光绪皇帝和考官齐声喝彩。光绪帝问其此为何招。他急中生智,答以绝招“魁星踢斗”,当场被钦点为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并赐给盔甲、腰刀等。(见清末代帝师陈宝琛《沧趣楼文存》)而民国藏书家郭白阳(1901—1956,名可光,号伯旸、白阳,福建侯官人)在《竹间续话》中记载:“南台田垱状元埕,以菊三黄培松中状元名。先生当清西太后秉政时,以武举会试京师,廷试日,由某亲王面试刀法。舞方毕,偶一失手,刀锋从靴旁倒触于地,先生急以足蹴之,刀复起。亲王诘之,先生一时心灵口捷,即以‘健雕垂翅’对,谓非寻常刀法所有。王以艺有特长,奏请置第一,先生归里,辄举其事告人,以为笑谈”。 福州人后称那些会吹牛的人的行为是“摊关刀”,“摊”就是“舞弄”的意思,“关刀”就是关公用的类似的大刀。据说关刀的刀法规定最多为一百零八步,超出则违规。福州话讥讽他人:“你这关刀摊到一百零九步了。”意思是说某人不切实际、乱吹牛皮。据说黄培松的“魁星踢斗”造成了足部骨折,医治好久才康复。
泉州人以家乡出此武状元(险些连中三元),颇觉荣耀,为其在千年古刹开元寺前道左立状元牌坊。这是泉州自唐宋以降最后建立的一座石坊。
军旅生涯
光绪十四年(1888),黄培松任广西郁林营参将(正三品),后任广东南雄协副将(从二品),广州协副将。光绪三十年,升琼州镇(今海南海口)总兵(正二品),记名提督(从一品)。光绪末年曾署高州镇水陆总兵,后改署广州协副将。宣统三年(1911),震惊中外的 “三·二九”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失败,福州人林觉民、黄忠炳等革命志士被捕,两广总督张鸣岐、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审讯,黄培松以协督职务列席参与“审判”,并受命为监斩官,并以军功赏“卓卓勇巴图鲁”头品顶戴。黄培松会审革命烈士之事传至福建乡邦,革命党人皆鄙恨之。泉州光复后,泉州同盟会不容其状元石坊的存在,逐发动群众,拆除了状元坊。
1913年7月,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府授黄培松、施从滨二人为陆军中将,并任命黄为福建护军使,驻福州。10月,任黄培松为厦门要塞司令官,并裁去护军使一职。后又任黄为福建漳(州)泉(州)总司令官,黄拥所部民军千余人,驻漳州。11月,袁世凯任李厚基为福建镇守使。为了兼并黄培松的千余名民军,李厚基命参谋长张哲培率警备军一营,以接防为名赴漳州逼黄退职。黄不以兵权为意,得此讯后即将文书印信交与部属苏南(南安人),托其办理移交,自己逐自行离去,部队被接收。
1914年,黄培松到惠安办理“清乡”事务,设立团练局。1915年,各地讨袁事起,黄培松驻厦门,与厦门商会总理黄世金勾结,破坏革命,人称“二黄”。1918年,北洋政府委派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萨是黄培松的旧交,同为前清将领,所以举荐黄为会办,负责清剿土匪,规管民团,并调停各军的矛盾。1919年12月,授为将军。1922年9月,授为培威将军。
1923年,黄培松卸甲隐居。黄培松与萨镇冰为好友,他俩告老还乡后经常往来,情同手足,不是高谈阔论天下事,就是弈棋弄墨,或是对玩纸牌。
义举善事
黄培松于地方公益亦有一些义举善事。如其曾筹资重建福州市北郊赤桥正心寺(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是福州人游玩的一个好去处。据说黄培松某次出征前到正心寺礼拜佛祖,凯旋之后,经闽清籍的古月禅师商请,黄捐资扩建道场并长期竭诚护持。因此正心寺虽不算大丛林,但声名远及海内外。至今全国各地与港澳台同胞、东南亚侨胞以及欧美佛教信徒亦不时慕名拜谒与参礼。堂中今尚存有黄培松的将军立像。其正心堂有联云:降龙尊者演说因缘,到此地芬香满院;踢斗将军扶持禅教,忆当年髫龀鸣钟。(降龙尊者指古月禅师,踢斗将军则指黄培松。)
黄培松因与鼓山涌泉寺方丈古月禅师私交甚笃,曾率领全家大小20多人前往涌泉寺布施结缘,于该寺亦有奉献。
与黄培松晚年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右手无名指僵硬有点残疾。据在赤桥新店静心堂尼姑庵修心的黄培松第三小妾张善保生前追忆,黄培松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一天他在家,忽闻家人来报有一位八旗子弟仗势欺人,用枪对着小孩,吓唬众人。黄闻讯后立即冲至状元府门前,眼明手快地夺过手枪。不料,枪子弹已上膛,打伤了他的无名指。黄不顾伤痛,狠狠教训了这个八旗子弟一顿,将枪上缴当地政府,老百姓拍手称快。
状元遗迹
1925年农历七月初六,黄培松忽染痢疾,延请名医诊治而束手无策,死于福州苍霞洲状元埕家中。1926年7月,追赠陆军上将。
黄培松在福州的故居“状元埕”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路167号(原田垱泉泰茶行),1988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门上挂着“黄培松故居”牌子。上述《竹间续话》记载:“南台田垱状元埕,以菊三黄培松中状元名。”故居坐北朝南,正面南门为今中平路172号,北门牛弓街18号。房屋三进,四周风火墙,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为台江区少有的官宦深宅大院。三进房屋以南北门正中为轴,左右对称布局,进与进之间设风火墙,开中间门,门内均有插屏,起隔音和遮挡视线作用。状元府三进前后四重大门均用石板材作门框,木构门扇。各进的大厅及天井全部铺以大型花岗岩石板,最大的板材长5—6米,宽厚各50—60厘米,重量逾2吨。从南门进入,绕过插屏即是一进天井,天井两旁建披榭,披榭周环作走廊,遮风避雨。一进穿斗式木结构,面阔五间,中间大厅,两侧各二间厢房;大厅进深7柱,分为前厅、后厅。廊柱为四方形柱,其余圆柱;前后厢房隔堵分开。房屋墙壁门窗及梁、筒柱、雀替等雕刻有鱼虫鸟兽及各种精美图案,至今虽然油漆斑剥,但结构基本完好。一进与二进、二进与三进之间两侧均建披榭。天井中间通道架廊屋,又称覆龟亭,既方便走动,又避免日晒雨淋。状元府大门框所用青石又名蓝蔚石,黄培松在宅之西边近处置有一些产业,故群众称该路段为“蓝蔚石”。在原泉泰茶行正门的两侧原来还建有两根状元旗杆。旗杆的底座是直径3.5米宽的六角型雕花的花岗石座,石座上还有四角型四块石板组成旗杆,插在石孔柱上,孔中配有铁栓固定状元旗杆,便于插状元旗。故老福州人称之为状元埕(旁边的弄堂称为“状元弄”),黄家后代人都把那座楼叫“洋楼”。
黄培松晚年在故居对面还修建了另一个宅院,即今中平路省航管局所在地—属原状元府范围,称为黄府花园。该房屋范围东起市汽车运输第二公司西墙,西至支前路,南至荔枝树下(现称荔枝弄),据传为黄培松好友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主人助资建造。后来他把赠予的房产卖了,令两个儿子在泉泰茶行的旧房和空地上盖起了一座砖石结构的大楼,大楼南侧和东侧各有一口池塘,塘边建有亭台楼阁。
黄培松葬福建第一名山鼓山,俗称“将军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凤字形,墓埕三层,花岗岩石构筑,占地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墓碑楷书“南安黄将军菊三之墓”。碑两侧立卷书形石围屏,屏上有清太师太傅陈宝琛撰文、海军总长萨镇冰书丹的诗刻。墓埕两侧有武将等人物花卉图案石刻。坟墓精巧别致,古朴典雅。
另在泉州和厦门,也有一些黄培松的故居、题刻等状元遗迹,不作赘述。
(文章摘自:《福州史志》2016第1期)
(作者单位:泉州市泉港区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