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化训练打卡第九十三天

麻子仁丸VS三承气补充VS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心下痞VS阳明蓄水VS脾约VS五苓散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太阳病的那个浮脉差不多就是这个关脉比较浮一点,寸脉跟尺脉没那么明显。大约用这个角度来理解。一般的太阳病的浮脉,这个人有发烧,人又流得出汗,这个是很普通的桂枝汤证。这个桂枝汤证他说又怕冷,那这个在太阳病的一些状况齐全了。然后他又没有呕吐,没有呕吐可以说他没有吴茱萸汤证,也没有小半夏汤证,也没有挂到少阳去,这样的他说但心下痞者。只是心下痞,那张仲景就说此以医下之。这是因为以前有医生给他用过下法,这个气内陷了,所以才造成心下痞。

    小便数者,小便数在讲脾约了,如果这个人小便量很多,那大便一定被抽干了。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就是说这个人他没有大便,10天都有了,可是他也不很痛苦,其实这个状况,指的地方是脾约,就是同样是小便数,大便硬,如果是病邪很重,这个闷在消化轴的话,这个热像会明显的转到承气汤证那边去了。所以他说没有转到承气汤证。这个人没有在病床上滚来滚去的,而那些症状都不足,他只是单纯的肠胃道被抽干,那单纯的肠胃道被抽干的这个脾约呢都不必当伤寒医,就是当杂病医就可以了,所以大概是这样的状况说一下。然后如果一个人口很渴想喝水,稍微给他喝一点点水就好,不要给太多,以法救之;就是他病再有什么变化,怎么样的转变你再怎么样的医就好了,张仲景是在提醒就是说,就是喝水太多会剥夺消化轴的元气,这个人反而会病更不容易好,那太阳病的时候,那个人本来就不太渴,所以稍微提一下就好了,可是阳明病的人口渴啊这个感觉上是真的很需要水一样,即使是阳明病水也不要给他多,因为阳明病是直接从消化轴拿能量去打病毒的,这个水进来了,那个能量用掉了出不去了,那个病就要恶化的,所以即使是阳明病时那个人很能喝是一回事,可是还是要限制他的喝水量。接下来讲说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可以给五苓散。如果没有小便不利这句话,只是渴喝水很多,是什么白虎人参汤。白虎汤系的。小便不利这件事情证明了他喝下去的水将会没有出路,那没有出路就会蓄水,所以这个时候要用五苓散帮他把这个水路打通。这样的一个逻辑,而这样是不是猪苓汤证?不是,因为猪苓汤证是有湿热,在他水的运化路上不通,所以在阳明病上,就是渴,很能喝,但是没有小便,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形成五苓散证了。猪苓汤证要有另外的烦燥失眠啦,小便会痛啊,这样的东西,这个时候才用到猪苓汤。下就是阳明病我们说出大汗,大渴这种证状,尤其是渴这个证状,大承气汤证有潮热,有嚴语,有手脚汗出什么的。可是大承气汤证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渴,也就是说,到了承气汤证型症状都到了另外一边去了。渴反而是在白虎汤这边讲的多啊。承气汤证并不强调这个渴的。那这个是辨证时候要知道的一件事情。那用五苓散来通这个水路,那我们《太阳篇》已经讲了很多了,五苓散的结构的泽泻特别多,用到五这个比例,桂枝特别少用到二这个比例。然后如果这个人有发黄的话,里面再加茵陈蒿10分,那这个茵陈蒿10分,恐怕这里就不是比例的话,因为如果要说比例的话,其它东西也要说分这个东西才能当比例。那汉代是6铢为一分,四铢为一两,所以在比例上就是再加二两半的茵陈蒿。10分嘛就是2.5两的意思。在比例上就这样往上加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强化训练打卡第九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