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实我并不懂你!

原先以为,只要生了孩子就自动升级为妈妈了;原先以为,“妈妈”这个称号是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原先以为,自己也就这么长大了,懂那么多的育儿知识有何用?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一言一行我都无法理解,明明是从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之间的代沟如此明显?我甚至不得不动用家长的权威来实现我控制他的目的!起先还是有点效果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失控了,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自己的孩子?

我不断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是了解孩子太少?亦或是陪伴得太少?在迷茫之余,找到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才明白,原来是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

爱、自由、尊重,这些抽象的名词貌似很好理解,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大人,甚至常常以爱之名来威胁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最经典的一句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成年人往往用自己的经验、感受替孩子做决定。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我成长的系统,当成人用自己的行为替孩子解决问题时,这无疑是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而不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行为,都谈不上是真正的爱孩子!

初到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在其特定的阶段用特有的敏感来认识、感知这个世界,即敏感期。1至2岁的孩子喜欢用手、口来感知这个世界;3 至4岁的孩子会有执拗敏感期,所以物品的摆放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设定,不然就用哭闹来表达他们的抗议;到了追求完美敏感期,要求任何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拖鞋一定要摆放整齐、折页的书一定要抚平;到了婚姻敏感期,会一直嚷着要和某某幼儿园小朋友结婚,甚至想和自己的爸妈结婚......还有很多很多的敏感期,需要我们大人用心去发现、用爱去包容和对待。

然而很多成人会阻止孩子的自由发展,用他们狭隘的、带有道德色彩的眼光看待孩子,于是就一味地阻止他们,甚至动手打孩子。迫于外界的压力,孩子只好停止了探索世界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但人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1至6岁错过的敏感期,在6至12岁还会再一次到来,此时抓住机会及时修复,那么依旧能够健康成长。倘若再一次错过,那么就会带到成人以后,那时再修复就相对比较困难了。


都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你不认可的言行时,首先要从自身反省!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对于成人说的“粗话脏话”特别敏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但与其说儿童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爱和自由并非泛泛而谈,很多成人知道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可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觉得教育孩子就是爱他,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俯视孩子。通过语言的方式教育孩子,看似学习速度进展很快,但这只是满足了成人的虚荣心。对儿童来说,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知识服务于感觉,即让知识和现实紧密结合。跟孩子讲课文“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不如直接把孩子带到郊外、公园去看。

孩子的成长需要成人有足够的耐心,参天大树并非一日养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把他当成这样的人去对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其实我并不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