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说”据说是韩非自创的一种文体,就是先把观点列出来,叫“经”,然后举一些例子,叫“说”。内储说,是对君主自身而言的,叫内谋。
一、内储说上七术
韩非说,君主用来控制臣下的方法有七种。一是从多方面验证臣子的言行是否一致;二是要坚决惩罚犯罪者,树立自己的威严;三是对立功的人奖赏一定要讲信用,这样才能让别人肯卖力;四是听取别人的话要一一分开来听;五是要会下疑诏,就是下不清晰的命令,用诡使,就是玩心眼,来考察下属是否忠诚;六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来问自己的下属问题;七是倒言反事,和六差不多,就是说反话,做反事来刺探下属的内心想法。
我看到这属实很惊奇,这几种情况几乎在我的领导那里都领教过,尤其是四五六七,我甚至严重怀疑那些领导是不是也读过《韩非子》,还是韩非子的思想已经早就融入到从古至今的管理者骨子里去了,或者被编进领导培训的课程里去了
二、内储说下六微
上七术,说的是君上的七种方法,下六微,应该就是君上用上七术考察的六种情况,不注意这六点,就会有危险。
1、权借
就是把权势借给别人,韩非说君主不能把权利借给别人,应该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君主借出去一分权利,臣子就能以一当百,无限放大。大臣的权利一大,君主就可能被架空,耳目就会被蒙蔽。
他甚至举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大概率是他编的:说燕国有一个人,不是神经病,却用狗屎洗澡。他的老婆在家里偷人,丈夫下班回来早了,正好碰上和他妻子偷情的男的从家里出去,他问他妻子:“从咱俩出去那人是谁啊?”他妻子说:“没人来家里啊”问家里的仆人,大家也都说没有。他的妻子说“老公你脑子坏掉了,可能是中邪了”于是就用狗屎给他洗澡驱邪。
这太荒诞了,韩非想要说的就是,如果你被别人蒙蔽的话,用狗屎给你洗澡你还要感谢他。
2、利异
韩非认为,君臣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所以天下没有忠心的臣子,所以臣子获得利益,君主就一定失去利益。
卫国有一个人,他的妻子在祷告“让我家没有灾祸,得到一百匹布”。他的丈夫问:“为什么才一百匹?”回答:“太多的话,你就会用来买小妾”。在这个故事里,夫就是君,妻就是臣。
他还举了文种的例子,在越将要灭吴的时候,吴国人给文种送信:“狡兔死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你为什么不留着吴国让它成为越国的祸患呢?”可惜文种没有这样做,最后真的死在了勾践手里。
3、似类
就是似是而非,似是,就是表面看好像是,而非,就是其实不是表面那样的。韩非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君主最容易判断失误的,也是大臣最容易拿来成就自己私利的。
韩非举个例子很通俗,说有人得罪了宫廷看大门的,看大门的就在门前撒了一些水,君主问是谁在这里撒尿,看大门的就说是谁谁谁喝完酒尿在这儿了,君主就把那人杀了。
还有很多,都是栽赃诬陷的,如果不仔细考虑,真的很容易想错,成为昏君,所以一个人能做到任何事都很英明,眼明心亮,确实很不容易。
说楚王有一个宠妾,别人嫉妒她,就对她说:“大王最喜欢别人捂着自己的嘴和大王说话,你要想得到更多宠爱,一定要学会捂嘴”。这个女的以后见了楚王就捂嘴,楚王问另一个妃子,她捂嘴干啥?妃子回答:“她嫌弃您口臭”,于是宠妾被杀。这是宫斗。
说中山国有一个地位低下的王子,待遇不好,他的马很瘦,车子很破。他的手下有人跟他有矛盾,就偷偷对国君说:“公子太穷了,大王您为什么不提高他的待遇呢?”大王不同意,这个小人就放火烧了国君的车库(马厩)。中山君认为肯定是这个公子干的,就把他杀了。
4、有反
这个就是说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像玩狼人杀一样,要盘深层逻辑。一个不好的事出来了,你要从相关人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从反面思考,这是对谁有利的。这样才能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
他举的例子也大多是和“似类”里相反的。比如:晋文公时,有个厨师上的烤羊肉串上面有头发,文公说:“你想噎死我吗?”厨子马上跪下请罪:“我有三条死罪:刀磨的很锋利,肉都切碎了却没有砍断上面的头发,这是一。肉都烤熟了,头发却没烧断,这是二。烤熟后仔细检查,却没有看到头发,这是我的三条死罪。我想一定是有人恨我,杀我不是太早了吗?”文公瞬间就明白了,明显是有人诬陷,去查,果真是这样。
5、参疑
就是臣子相互争权夺利,是祸乱的根源。例子也都是些宫斗,夺嫡,弑君篡位、党争之类的。
6、废置
就是不能按照外国的意图来废置自己的大臣。因为敌国都想让你们国家小人当道,他不可能真心实意对你好。而且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国内的小人(和文种相反的那类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喜欢勾结敌国,给本国施加压力,这时候所谓的君子,就内受小人排挤,外因国君迫于敌国的压力而不任用。最典型的,比如孔子。
7、庙攻
上面说的参疑、废置,君主应该避免国内发生,而想办法把它们放在敌国。培养敌国内部的反对势力,这就是庙攻。
这一篇,真是满满的计谋权术,韩非不是教怎么去害人,而是怎样变得更聪明,不容易被别人骗,不容易一不小心点进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