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志课18】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特色及启发

图片发自App

主讲:陈璐

(广东省生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生涯教练BCC;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智联招聘认证金牌面试官)

主要内容:

1.组织架构

2.CSC业务及特色

3.招聘会与课程

4.工作启发

一、具体听课记录:

1.在美国俄克拉河马洲立大学(OSU)生涯发展心中跟岗工作;在美国期间,通过BCC、GCDF来认识身份,提议大家对自身专业度要有信心;FSU(佛罗里达州立大学)、CFU(中心佛罗里达大学)。

图片发自App

2.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模式

集中性:全校只有一个生涯发展或职业发展中心。FSU:43个全职老师,18个研究生助教,包括咨询组、体验式学习组、就业组、科技组。

分散性:CSC分散到每个学院。如印第安纳大学,有12个生涯中心。

混合式:集中性的雇主服务:生涯服务中心为各个招聘的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场地宣传等。

              分散性的学生服务:每个学院专职的职业规划指导顾问,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

图片发自App

组织架构:学校层面的就业指导部门由学生事务的副校长主管;学校设就业指导部门的部长,副部长各一名;其他工作人员有八名,负责雇主关系的维护,学生就业服务咨询指导等;部门人员的录用是由就业部部长和副部长决定的。

图片发自App

2.csc业务和特色

最大的不同是:国内关注就业;国外关注职业发展,是搭建学生与雇主关系的桥梁。

混合式组织架构:

学生咨询中心:分院层面,负责学生职业发展,包括职业价值观的判断、自我认识、职业技能提升、学业规划、求职计划)

学生发展中心:学校层面,负责求职信息和求之技能,包括校内主题展览、编发就业手册、求职技巧方面的传单。

CIP理论出自FSU:职能板块对应了模型的不同内容。

第一板块自我认知,中心设置了不同的档案柜,学生通过不同纬度、不同平台获得自我认知的机会,个性化的自我认知辅导;

第二板块:职业认识:学校收集并按行业整理了历年来学校招聘的雇主资料,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职业认知。同时包含了大学的专业介绍资料,接待高中学生和家长。他们的对象涵盖高中生、在校生和校友。

第三板块:决策:教学生的决策方法。提供学生过往不同决策主题的案例。

第四板块:元认知:帮学生解决消极不合理信念。如选错行业,就完蛋了;做决策从来没有成功过。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在不合理信念的调整。FSU的科技小组出版了职业信念的问卷,先解决元认知的困扰,再过渡到职业问题的探讨。

问询台电子分诊系统:提供分类指导信息。年2万多咨询人次,4万多学生参加拓展项目。

智囊团:工具的开发;CIP理论的应用及修改模型;精准服务。

图片发自App

3.招聘会与课程组织-OSU为例

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同时进行招聘,涵盖全体学生;经费支持:摊位费、小点心;学校接受单位赞助;下午四点抽奖活动--鼓励雇主全程参与;9-10月三场大型招聘活动,从学校到分院,开展70多场就业指导活动;校友勋章。

图片发自App

课程:一个学分的职业发展课程(一年级),需要完成职业评估、学习计划;奖学金申请看重个人简历培训--引导梳理过往经历和未来思考;有目标的应征实习岗位;能力提升计划;强调课程参与,互动式;工具应用(能力树、生涯地图、法庭模拟),探索自我。

图片发自App

生涯管理系统:中心提供问卷和量表--客观测评、在线指导;ONnet等,详尽的职业信息。学校网站48小时给出回复;并及时更新薪酬等调查统计数据,反应就业形势。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雇主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学校--单位的互动模式;学校桥梁作用:学生、雇主的满意度;学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如领导力提升的量身定制;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重要,社会达成普遍共识。

图片发自App

4.工作启发

(1)就业指导核心:发展。

学生事务工作者非常重视: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整合能力、个人和环境的共融能力。设计挑战,提升学生能力。挑战支持的平衡。立足学生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找一份工作。

用心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他们热爱的工作,相信他们。

(2)师资培养:国内生涯老师学科背景多元、人员流动性大,出现师资不足。老师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强课程落地性;了解职业信息,扩大视野。

(3)工作衡量标准:国家层面有国家生涯发展指导方针,有明确的三个目标;学校有学生服务指南,有具体工作的衡量指标;针对性制定学生四年的生涯指导和就业辅导的重点。

(4)人财物: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认同,是否由心喜欢,是否愿意持续学习,决定我们职业的专业度;美国高校学生学费的5%划拨给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还有校友支持,经费充足;我们也可以通过课题获得经费投入。

图片发自App

综合:各有特色,有差距,有进步空间。

体会:

1.31分钟的课,120分钟听完,我也是第一次。原因是:陈老师讲的很具体,很详细,不是泛泛的理论;同时,中美文化的差异,也要集中精力才能听明白一些具体细节;

2.感触很深,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如何真正以人为本,如陈老师总结所说:我们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71天,坚持锻炼159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志课18】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特色及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