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教育之约DAY2:用有限创造无限

说起哲学,我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孔子、马克思、柏拉图、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等许多人,虽知道一些哲学家,但并非能够全然理解。哲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点高,哲学也很难通俗,不是因为它太上层而是因为它太基础,哲学讨论的是宇宙、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人们往往会太脱离这个基础基本的道理,或者甚至忘了这些基本道理,才会觉得高不可攀。

今日北师大的研修学习,有幸聆听了沈老师的解读,沈老师妙趣横生地为我们讲解了“哲学是何谓?哲学是何为?”让我对哲学这个高不可攀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片发自App

沈老师从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哲学:哲学的诞生;哲学的内容与功能;哲学的形式与方法;哲学的坐标。哲学是思想的功夫,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哲学思想有四个特点分别是:

1.怀疑。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有问题的答案和方法都是蕴含在问题中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方式教学的根源。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反思。反思是思想的思想。其中沈老师提到了黑格尔所说的:哲学是黄昏的猫头鹰。黄昏不一定是结束,因参照物的不同,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听到心潮澎湃处,突然想到我们国际班的班徽,猫头鹰是我们孩子的设计元素,代表睿智、代表思维力,我们与孩子是无比的心心相印。我们所希望培养的孩子就是这样吧,拥有审辩式思维,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拥有探索世界的能力,拥有感知生活的能力。

图片发自App

3.批判性。根据哲学的功能,批判性思维分为日常生活的批判和对别人理论性前提的批判,也就是问题本身的批判。批判的巨大作用就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相关。批判也与思想相关,对于老师教学不如教思。

4.超越性。也可理解为预见性,纵观中国经典,儒家文化二千五百年余,孔子的思想覆盖至今,正是因为哲学具有预见性,才为人类指明了方向。

沈老师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开启进入哲学的大门。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苏格拉底的生活在当时的雅典可不如他的名字那么响亮,也如沈老师所说哲学家都很清贫,苏格拉底还是个爱给别人提问题,找“麻烦”的人,自然不太招人待见。雅典城邦中的很多人不理解苏格拉底,只有朋友们对他的苦心孤诣能有所了解。色诺芬是颇有学者风度的将军,他曾经写道:“苏格拉底谈话的内容总是围绕着人生这个主题。他探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何谓正义何谓非正义,何谓理智,何谓疯狂,什么叫勇敢,什么叫怯儒何谓国家,何谓政治家,什么叫对人的统治,什么人是统治人之人。他还追问其他类似的一切。他坚信,只有了解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正直善良的人。

苏格拉底不仅是位哲学家,还是教育家,“产婆术”与孔子所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对我们影响深远。苏格拉底不断在城中向人们发问,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具有魔力的,秘密在于他能够毫不掩饰的公开承认自己的无知,问题提出后他从不回答,而是把他们引入问题的迷宫,让他们自己起思考,方法总是蕴含在思想中。

拥有知识很容易,拥有思想却不是那么容易。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认为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丰富的课程体验,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性。

比如说研学带领孩子们到达目的地不是终点,而是这一路上,孩子们经历了什么,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田园课程收获的麦子不是目的,是从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如何耕地、如何拔草、如何剃苗,如何解决播种后不发芽,如何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何割麦子晒麦子等一系列问题;电影课程中,每次的片尾曲也不是终点,是引领学生进入另一种思考方式,停下来,想一想是思维的拓展;二十四节气课程,学生带着寻找时间密码的瓶子进入自然,给学生留白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思考……只有在这一次次的体验中,学生们才能逐渐学会自我反思复杂的经历,才能获得人生的经历。

图片发自App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使命。哲学为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坐标,下午场的于老师又从中国教育传统出发,把教育推向了固有的高度。于老师讲到《论语》《说文》《孟子》《礼记》《大学》《中庸》《易经》;讲到“爻者,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之为言,觉也,悟所不知也。”“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讲到《大学》论以修身为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讲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其次,“至诚如神。”

虽有些难懂,也让我悟出了教育书育人的本质,教会学生从亲情之爱出发,爱自己爱家人,成为君子,善良、诚实、仁义、以小爱环绕大爱,以大爱致敬小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去,又将要到哪里去。

引用于老师的一段话,就是育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感通生命的文化活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者健全、丰满的生命和人格,而非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教育者要想拥有此一生命和人格,必须把修身确立为根本的为师之道。这正是儒家教育理念的永恒生命力所在。用文化培养教师,用经典唤醒教育。

图片发自App

诚然,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无限的追求,是哲思,是经典之道,也是人生的态度。在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岗位,潜心教书育人,为拥有无限可能的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度,达到思想的高峰,就是在超越有限,发挥无限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赴一场教育之约DAY2:用有限创造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