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离记忆渐行渐远

这是雪妮为你分享的    第56篇文章

郭红艳的    第25篇文章


在城里成家后,回老家的次数便少了,只有过年才回家小住几日。所以我对家乡的一切,都还是停留在过去。

今年暑假回到家,住了个把月,十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刚回到家,左邻右舍就把自家种的辣椒、茄子、黄瓜、南瓜等等送到家里来。我无以言表回报,只能对他们说声谢谢,把这分感激深深的放到心里了。

回家少,见到村里人寒暄几句,也算是彼此的一种尊重吧。每有乡亲送菜时,常听他们说起,现在农村人种菜的越来越少了,都是到集镇上买菜的多。偶尔有家里种的蔬菜,时常不够自己吃。现在不少农村人变懒了,不愿下地干活了,很多家里都不种地了。

今非夕比啊,现在的农民已不是我记忆里的农民了。

我的家乡是在南方,印象中家家户户种两季熟的水稻。小时候和父母在稻田里农忙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丰收年里的老百姓总是笑得合不拢嘴,他们不仅可以让一家人吃饱饭,还可以上交一些给国家,如还有余粮则可以拿去变卖,给孩子交学费。你说这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那个时候大家觉得,地里能种出希望。集体分的田不够就去开荒种地,再肯吃苦的人就花高价去租别人的地。种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粮食产量并不高。除去成本外,交完公粮,自己能留下的不多,可是家里的经济来源少之又少,为了我们上学,也只能从口粮里省里出来卖,真苦了父母了。

时过境迁,现在老百姓种地不用交农业税,每年国家还有种粮补贴。虽然有补贴,但还是有一些农民宁愿买粮食,也不愿种田,慢慢一些田就荒了,当年开荒的田地也退耕还林了。大多数的农民除了家门口种点菜,好多地都成了荒地,草比人高。


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猪。每家最少养两头,一头是留给自家过年吃,一头卖了用来贴补家用,家里养三四头猪很正常的。家里除了养猪,另外还饲养鸡、鸭、鱼、狗、牛等牲畜。

但是现在,走进村庄,已很少听到猪叫、公鸡打鸣,还有那汪汪的狗叫声。特别是那牛的叫声,我是好多年就没有听到了。在我的眼里,鸡鸭鱼牛羊成群,是乡村必不可少的风景。现在养家禽的少了,都说挣不到钱,不划算。曾经有几年政府为了鼓励大家发展养殖,不但免了屠宰税,还有规划养殖补助。即使这样,养的也很少,有时村里为了完成任务,村长还要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乡田少地少山林多,在我的记忆中,村民不是在田里劳动,就是在山里劳动。春天到山上去采香菇,野蘑菇;夏天到山上采一些可以变卖的草药;秋天到山崖采天然的蜂蜜;冬天冒着严寒挖冬笋。不分季节的活动有烧木炭、砍柴、砍竹子等等。

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靠山上的木材。以前植树造林是不需要政府下指标派任务的,各家都会维护好自家的林木,老百姓也很乐意去做这些事。但是这些年,政府掏钱请你去造自家的林,村民都不愿意上山劳动了。山上的一切都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吸引力了,长时间没人上山,上山的路长满了杂草,到如今都分不清,那是山,那是路了。


如今的农村,家里全电气、自动化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是标配,电炒锅、电暖器、空调、电脑、宽带与WIFI也不新奇。家里盖上了新房,不少买了小汽车。总之城里有的,乡下都不缺。

现在村里农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早上不用赶着去上班,也不用急着下地了,可以睡到自然醒。白天老老小小都聚集在了村里的商店里打麻将。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就和城里人上班一样有规律。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八九岁的孩子,男男女女没有不会打麻将的。麻将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特有的农村文化。


我在想,大家都沉迷享乐,美好生活谁来创造?我问过他们,他们说现在小孩上学不用钱,看病也不用花什么钱,一张嘴又吃不了多少钱。政府对农民的各种的补助,不用种田吃饭也没问题。有时我也会劝劝他们:小孩以后上大学,买房子都要钱,为什么不趁自己还能劳动云努力挣钱?她们说,家里有一个男人外出挣钱足够养活一家人了。人生苦短,快乐一天是一天,想那么远干嘛呢?

看来是我的思想落后了。

如今中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上去了,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真正吃了苦的是我父母那一辈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离记忆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