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来读书吧/局外人/阿尔贝·加缪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曾写道,“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之间的对峙”“这种荒诞人觉醒的道理,就是荒诞,就是抱有希望的精神和使人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离。”而在《局外人》里,主人公默尔索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荒诞、绝对理性也绝对残酷、没有希望的世界。

《局外人》的故事其实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主人公默尔索开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而后在法庭上对他最后获得有罪判决最致命的证据是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如此出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主人公默尔索这个形象的塑造。

在身边的人看来,默尔索是一个“不会没话找话”的“老好人”,但在这部小说中更暴露出来的是他的麻木和疏离。正如小说的第一句“今天,妈妈去世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写的那样,他记不清自己母亲的死亡日期,更不记得她的年龄;当邻居雷蒙殴打自己的情人时他以“不喜欢警察”为理由拒绝了帮那个女人叫警察;女友玛丽问默尔索要不要结婚,默尔索的回答是结不结婚都行,如果玛丽要,那就结。“我给她解释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希望结婚,我们就结。她认为结婚是件大事,我回答说不”;甚至当他被指控为杀人犯站在被告席上面对他人的谴责和指控时,也会因为天太热而沉默不语。整部小说虽然使用第一人称,然而心理描写却很少,就算有也更多地偏向了描述主人公的个人感受,这种写法使默尔索的形象更加遥远和冷漠,也为与神父激烈对峙时形成的巨大反差埋下了伏笔。

小说有两次用较多的笔墨写到宗教:一次是面对预审推事时,他否认自己信仰天主教。但房间里太热,这使他感觉到厌烦,想要快速地结束这场对话。于是面对变得激动起来的预审推事,他表达出了赞同。对他来说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是否体面、是否信仰宗教都不重要。对他来说,构成周围人的道德准则的一切义务和美德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失望的重负,他毫无愿望和追求以致于会盲目地对躺在沙滩上的阿拉伯人开枪。他对这个社会无动于衷。

但就是这样一个麻木不仁的角色在小说中也有爆发的那一刻:在被宣告死刑后他几次拒绝接待指导神父。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不想浪费时间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但当神父执着于为他祈祷时他大发雷霆:“这时,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样东西在我身上爆裂开来。我扯着喉咙大叫,我侮辱他,告诉他不要祈祷。我抓住他袍子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连同喜与怒混杂的冲动,向他发泄出来。”这是主人公全篇唯一一次有如此激烈的情绪波动,对默尔索来说,他对周围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不再关心,结不结婚无所谓,升不升职都可以,甚至在法庭上因为太热,他基本不为自己辩护,但他不能忍受有人劝他皈依上帝。皈依上帝,在默尔索看来就是精神上的自杀,是拒绝承认世界的荒诞性,把自己对世界真理的理解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超验存在上,即使上帝带来的确定性也许能缓解他的焦虑。加缪让默尔索了选择了反抗。

在故事的尾声,默尔索还是感觉到了幸福,依旧是从自然中。他时刻生活在社会里,但对于社会和身边的人他总是持可有可不有的中立态度,只有花香、海浪、凉爽的夜晚、女人的陪伴这些最基本的冲动。

读完《局外人》的我虽然依然搞不懂存在主义,但对“意义”生出了一些与往常不同的看法。生活中我们有时难免过分地探求意义,想要以并不明晰的意象来填充乏味的人生。但默尔索坦然地告诉我们,意义就是毫无意义,过分探求意义更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保持思考、活在当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nd-来读书吧/局外人/阿尔贝·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