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张爱玲:写文章不在长,意思表达清楚最重要

写了两篇文章后,思路打开了,越写越起劲。上篇文章内容还没写完,下篇文章的主题就已经有了。

为什么这么快就有主题了呢?

因为上篇文章发布的时候,只有1000字,我觉得有点短,想要再补充点内容,又怕写多了跑题。

此时,我想到一句话:文贵精,不贵多“,于是文章刚收尾,就写下了“写文章不在长,意思表达清楚最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我找来了苏东坡的散文《承天寺夜游》和张爱玲的散文《爱》。这两篇文章,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短小精悍。

先说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103字,就将自己被贬黄州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后的旷达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写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这篇游记可谓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文章,言简意赅,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完之后,一个字:“绝”。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再说张爱玲的《爱》,全文340字,就将古往今来说不尽的永恒主题,以袖珍的篇幅娓娓道来。

原文: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就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戛然而止,语言洗尽铅华,简单干净,让人读完之后,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这就是短文章的魅力,想要练成并非一朝一夕,不仅需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还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比如读者看到的几百字的文章,也许是作者查阅一万字的资料,才从中筛选出最核心的精华,留下最精准的表达。

而文章中刻画的人物,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处理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这些人物做的事情,只有这个人物会做,也必须这样做,这种做法不能是偶然,也不能随便哪个人都会这样做。这些事情必然是对人物全部生活和性格的有力说明。风景亦如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设置合适的场景。

其实文章越短越难写,因为浓缩的语言都是精华。像我们常背的唐诗宋词,随便拿出一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写短文不像写长文章那样,可以东拉西扯,一直说下去,直到感觉自己把一个观点说透为止。而短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信马由缰,必须斟字酌句,细细推敲,一点也不能含糊。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总结一句话,写文章,不在于长短,抓住一个点,说清楚,讲明白,读者看完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就是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和张爱玲:写文章不在长,意思表达清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