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读书

        从小到大,经常被爷爷督促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终于等到上学的那一天,我背着书包,天天走在上学的路上。认为,我是很听老人家的话,好好读书,少儿要惜时,莫待好时光,上学那时候,开始认真的听课,认真的写作业,偶尔上课困了打个盹儿,被老师点了名,就感觉脸红脖子粗,浑身都不自在。那时候的我,自认为,我真的很认真的在读书,按部就班,在别人的眼里,也是一个很乖巧的,认真读书的孩子。

图片发自App

        秉承自认为良好的习惯,我读完了小学,上完了初中,考上了上高中,读了大学,顺理成章,像千万个父母期待的那样,经历无数次考试,完成所谓的学业,大学毕业了,就要参加工作,由一个单纯的学生角色,转变为工作者。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正的完成了爷爷好好读书的劝戒,是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我好像都感觉良好,但现在回想过往的日子,这哪里算是读书?如果说从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硬要用一个和读书有关的一个词来表示的话,那也仅仅算是上学而已,就是,老师不断的训练,这个过程中,把书本的知识,背诵的相对熟练,考试的时候对应的能答在卷子上,机械的模仿过程。算是能把老师的知识应用到解答问题和做题上来,后来自己当了老师,又如法炮制的给了我的学生罢了。

        而真正意义读书,我做的没做到,也没有真正的理解,爷爷好好的读书的劝诫和期待。只是最近几年来,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认真的读书,时刻的分享读书所带来的觉醒和反思,指导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也才重新的去理解读书的真正含义。爷爷对要好好的读书,原来是要我知道“读书养志可谓春秋,观史知今当死进退。”

        今天我的场景更能让我觉醒反思,这两天一直在中考生监考,看到了进考场就睡觉的学生;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不像学生的学生,穿着鞋拖懒散慢悠悠的走进考场,有下课赶紧抽几口烟的学生,有中午喝酒迷迷糊糊缺考一科的学生,虽然都是个别的,但的确又是恐怖和可怕的。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些都意味着什么,生命的迷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沉思。这是家之殇还是国之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他们在上学学知识同时,也学会读书,我想,今天不会看如上的场景。从古至今,读书度人;从中到外,读书养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我想,他们会通过好好读书知进退,更能安放好那颗年轻的心,假如,他读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会悟到自我约束的规范,如果从小读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孩子们可以感知到德行的重要首要性。如果读大学的修身养齐家治国平天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社会责任和个人修为并重。读一读《工业4.0》,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这个时代是速变的时代,数字、智能、物联网,才能居安思危,不倦留在吃饱穿暖就感觉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昌盛,生活安逸的状态中。时刻鞭策自己,要学点什么!读点儿什么!做点什么!读一读王明阳,也许从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一个人的追求,是思想与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碰撞升华,更加的清晰理性和思维为自己和后人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一下身边的人,读读马云,俞敏洪成长的故事,才知道梦想和责任,是一个人自己不断的进步的内驱力。

        青春年少可以行为狂妄,但不能没了梦想和担当。青春年少,可以追求猎奇,但不能没了诗和远方。青春年少,可以鲁莽冲动,但不能没有思考和成长。如果我们看到的上述的现象,越来越多,我想这样的青春情何以堪,一个没有内涵和规划的生命,就像漂在水中的一个浮萍,既不能停泊靠岸,又不能根植于水底。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腐败在水流里,要么流离失所。

        时刻觉醒:“读书养志可谓春秋,观史知今当知进退。”一个人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是内心的富足。

图片发自App

        同时我复制在这里一张表格,大家了解一下,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都该做点什么。接下来上了高中的同学,如何科学的评估未来的行业发展,结合自己的职业性格特征和职业倾向性,做好生涯规划,科学的选课,完美的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

图片发自App

别人不知道,你先知道了,就有可能制胜;

          别人面向前方,你选择了远方,

                      那你一定会制胜!

加我微信哦18640789810    13940734693

专业指导、专情服务、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