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杜甫传》。那天我在三联书店讲书的时候,顺手买了这本书。我一看,就觉得这个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竟然印成一个模糊的重影。结果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版,就是只有我拿的这本是重影,正常的书没有这个重影。

这让我引发了一个联想:我们对于杜甫的认知可能就是模糊的。他的诗被人们称作诗史,似乎他是活在他的那个诗里,写的都是他的人生,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杜甫并不像他诗里所描述的那样生活。因为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句当中肯定也有很多这种夸张的表达。那怎么样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杜甫的心境呢?我觉得冯至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好。

冯至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曾经有一句诗:“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那时候,他跟随着西南联大颠沛流离,带着自己的孩子躲避战乱,很像杜甫流亡的感觉。所以他才能够感受到,杜少陵(杜甫字少陵)写的每一个字都是饱含血泪的。

杜甫这个人的一生,我们今天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总结,叫作“干啥啥不行,写诗第一名”,就是他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像样的工作。他一辈子在体制内、在皇帝身边干活的时间,整个加在一起不到三年,大概两年半左右。剩下大量的时间要么在逃亡,要么在隐居,要么在接受朋友的接济。杜甫一生中过得最好的那段日子,在皇帝身边、跟很多大臣每天一起上班的时候,写的诗都相当平淡无奇。但是他在颠沛流离的过程当中,我们待会儿看他的一生,你就能够知道那么多名句是怎么写出来的。

杜甫的人生可以被分成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就是童年。童年阶段,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是杜甫经常自称是“京兆人”,“京兆”就是我们西安。杜甫的祖上是晋代的名将,叫杜预,他是杜预的第十三代孙。他的祖父叫杜审言,《唐诗三百首》里也有他的诗句,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爸爸叫杜闲,杜闲曾经做过奉天县令。奉天在哪儿呢?就是我们今天的陕西乾县乾陵那个地方。

杜甫是公元712年出生的,公元770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们家一直就有写诗的传统,所以杜甫曾经跟他的孩子们讲说“诗是吾家事”——写诗这种事是咱们家自己的事,所以子孙一定要爱写诗。杜甫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爸爸在外边为官,他是跟着他洛阳的姑妈长大的。他长大了以后听说,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姑妈的孩子同时生病了,最后姑妈保了杜甫的命,自己的孩子死了,所以杜甫对他的姑妈是非常感恩的。

六岁的时候,杜甫就在大街上见过公孙大娘舞剑器。什么叫作“舞剑器”?就是当时有一种叫“剑器浑脱舞”,用舞剑的方式来表达战场上的那种感觉。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剑器浑脱舞的表演艺术家。那个时候杜甫就见过公孙大娘的表演。据说草圣张旭写草书,就是受到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启发。

七岁的时候,杜甫就作了凤凰诗,说明这孩子很小就已经开蒙会写诗了。然后杜甫九岁的时候,书法已经练得相当不错了。有一首上树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想到杜甫就觉得是体弱多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样子,但其实杜甫年轻的时候是相当有动力的一个人。你看他这首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他晚年回忆自己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天上树能上一千多次,你说这人多夸张,但是这证明他那时候身体其实是很好的。

大家知道,唐朝有长安还有洛阳。724年前后,唐玄宗、大臣们都在洛阳待着,所以洛阳有很多名士。那时候杜甫因为家里也是当官的,所以他跟着别人进出岐王李范的宅子,去玄宗宠臣崔涤,也就是崔九的家里。然后他在那个地方还见过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叫李龟年。各位都想起来我要说哪句诗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咱们在这只说这前半段,我们待会儿讲这后半段怎么回事,就变成一个辛酸的故事。所以杜甫在小时候是见过世面的,因为他是官宦家的孩子,在洛阳待的时间很多。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叫青年壮游的时期。什么叫“壮游”呢?那时候的孩子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有很多人大量的时间都在走四方,就是到处走、到处看。李白就是典型的仗剑天涯。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开元盛世,你看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是那时候社会治安也很好,到处都很有钱。所以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家就出去漫游,不上学,到处走。

他的第一次壮游就是沿着运河往下走。因为大家知道是隋炀帝修通了运河,运河一修通,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铁通了。他沿着这个运河一路下去,到淮阴、扬州,然后到江南那些富庶的地方去看。他还去了天姥山,就是李白写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那天姥山看样子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一个景点。他还到了南京,“旧时王谢堂前燕”,到南京去看一看。这是杜甫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到江南去壮游的过程。

然后这一趟玩多长时间呢?现在的孩子肯定特别羡慕。一趟走出去,三四年的时间。三四年以后,到735年,因为他要考进士,所以就回到巩县,结果一考就落榜了。他也不在乎,因为他觉得人生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自己有才,不要紧,总有一天能够考得上。这是第一次落榜。

他落榜以后都没停,落榜以后就立刻出去玩了。他后来写了一首诗,就是回忆自己年轻时候壮游。有一句名言,叫作“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就是他在齐、赵之间到处放荡,到处玩,因为他有钱,是富二代,所以没关系。杜甫二十八九岁的时候,写了《望岳》诗。我要把这首诗全诗给大家念一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最后一句最有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看杜甫在那个时候是有气魄的,他在二十八九岁的时候,就突然抒发了这么庞大的气魄。

因为那时候杜甫的生活很好,他的爸爸在做兖州司马。他那时候“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就是杜甫能文能武,那个弓是非常长的,拉起来需要使很大的劲,所以他力气很大,能够箭不虚发地射鸟,那时候就是玩。然后与此同时,因为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有了特别多钱以后,他就有点狂了,开始到处发动战争。所以当时整个国家处于这样一种用武力去不断拓展的氛围当中。

再好的经济也经不起打仗。在这个氛围之下,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整个国势开始往下走,杜甫的命运也开始发生转变。在十年壮游以后,杜甫回到了首阳山下。他在首阳山下的住处叫“尸乡土室”,挖了几个窑洞,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住在尸乡土室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结婚了。具体的结婚时间不可考,但是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婚建立了家庭,结束了十年漫游。这个过程当中的亮点,是744年的时候遇见李白。

杜甫遇见李白的时候,李白已经四十四岁了。李白比杜甫大个十来岁,是非常潇洒的一个人。他学剑学了很多年,拿着一把剑,《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那种感觉。然后李白带着杜甫整天折腾什么呢?就是寻道、求仙。杜甫给李白写了特别多的诗,整天两个人游猎、访道、饮酒、作诗、感怀,其实也就是抱怨时事,当时有特别多战争发生。杜甫其实早就应该遇到李白,但是杜甫漫游吴越的时候,李白经过太原到齐鲁。然后杜甫游齐赵的时候,李白又在江南。随后杜甫回到洛阳,李白在742年才从剡中北上长安。

李白跟杜甫相见以后,杜甫给李白写的《赠李白》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多有名的诗句。他说“未就丹砂愧葛洪”,就是跟李白讲说,我学道一直没学好。后来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要准备重游江东,两个人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这一别就是终身。其实他们俩就是一块儿壮游了这么一段时间,后来就分手了。

临别的时候,李白给杜甫写了一首诗,名字叫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个诗当然写得很好了,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以后你们跟别人告别的时候,就用最后这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毫无牵挂,李白对杜甫没什么感情,当然这是咱们的感觉。李白整天向孟浩然表达自己对他的喜爱,“吾爱孟夫子”,就是特别深的感情,但是对杜甫其实一般。杜甫这一辈子就放不下李白,经常思李白、想李白,想李白今天在哪儿,甚至后来他以为李白死了,还写了很多悼亡诗来纪念李白。

在那一段时间里这两个人都未封神,就是一个不是诗仙,另外一个也不是诗圣。那时候,杜甫甚至只把李白比作南朝的诗人阴铿,就是你大概相当于南朝那大诗人阴铿。结果越往后,他越觉得李白厉害。在长安的时候,他就写过“白也诗无敌”,李白写诗无敌的。然后到秦州的时候,他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都是杜甫对于李白的称赞。在成都的时候,他说“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都是对李白的种种怀念。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杜甫十年壮游,除了跟李白交往,留下了这些诗句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还得去奔自己的前程。所以接下来的叫“长安十年”,就是杜甫的人生到了第三个十年,长安十年。那个时候皇帝迷信,唐玄宗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开元盛世之后,他开始追求自己的长生不老,走上了汉武帝的老路,开始到处寻方问药,整天沉迷在后宫酒色当中无法自拔。谁专权呢?李林甫。大家知道有一个成语形容李林甫,叫“口蜜腹剑”,就是这个人嘴上跟你说得特别好,心里比刀子还要狠。

李林甫当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离谱的事。就是公元747年,说要全国选拔人才,所有的人才都来报名参加考试。杜甫一听特别高兴,就跑去了。但是李林甫特别讨厌这些知识分子,觉得知识分子只会提意见,一天到晚指出我这不对、那不对。所以你猜这次发生了什么事呢?所有人去参加选拔考试,一个人都没有选。就是一个考试,你划及格线应该是按平均数来划,总有一些人能及格吧。没有,一个都没有。

然后皇帝就问,这次考试怎么一个人都没选拔呢?李林甫说,这说明您这个开元盛世真的太伟大了。为什么呢?野无遗贤。就是除了咱们宫廷里这些人之外,能任用的人我们都任用了,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没被我们任用。皇帝一听,说这有道理呀,就说明我们之前的人事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野无遗贤”一句话,直接把大量青年才俊的人生命运扼杀了,所以杜甫非常生气。

这个过程当中,杜甫的家境也开始逆转,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原来多少算个富二代、官二代,他爸爸至少是个县令。但是杜甫父亲去世了以后,杜甫没有工作,又身无长物,一下子生活变得非常糟糕。这时候杜甫曾经写过“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句子,“卖药都市”,就是杜甫可能懂点药材,所以他就去山里采一点药,采点药以后就卖给那些有钱人家。因为他过去交往过很多有钱人家,这些人他都认识。

有钱人家的人倒也不烦他,因为杜甫可以跟大家一块儿吃饭、喝酒、写诗,等于是替人家整个饭局凑乐子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别人不能给你钱,别人不能说,你既然来吃饭了给你点钱,你回去吧。怎么办呢?杜甫就去山里面采点药,拿点药卖给大家,说:“您看,这是我采的药,给您。”然后这些有钱有势的人就给他点钱。杜甫就过着这么一种生活。所以他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就是他在长安度过的特别艰苦的岁月。

他为什么把自己写得这么惨呢?这些非常惨的诗都是写给大人物看的。就是他给人写信,写一封信过去说,我已经惨到不行了,我已经没钱开张了,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机会。他写了大量的自白诗,告诉大家“我的生活真的很窘迫”。这时候来了一次机会,就是皇帝要进行一个祭祀的大典。然后杜甫冒险去往延恩匦里投了三篇赋。大家记得延恩匦吗?我讲《武曌》那本书的时候说,延恩匦是武则天那时候发明的,这个匦负责举报,那个匦负责自荐,搞了好几个这样不同的匦,大家可以直接上书投过去让皇帝看。

杜甫洋洋洒洒写了三篇《大礼赋》。这个《大礼赋》就是讲祭祀的重要性等等,咱们今天就不读它了,因为它跟杜甫的诗歌比起来没有那么美好。结果这三篇《大礼赋》被玄宗看中了。玄宗一看,说这篇赋写得非常好,于是就把杜甫叫来。叫来以后,给他“待制集贤院”,就是放在集贤院里。集贤院里都是贤人。“待制”,就是等着分发,给你安排一个官职。谁来负责分发呢?李林甫。

然后杜甫在这儿待了很长时间,叫“永无分发”,就是一直待制,没有给他任何官职。所以杜甫觉得一下子被皇帝都看到了,在朝中的名声突然涌起来了,很多文人都认识他、了解他了,但是没有任何官职,生活穷透了。

他接着给别人写自白诗,其中有一句叫作“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就是他说“此老”,他把自己叫作“此老”。你想那时候,他四十多岁,就是我这个年纪,在古代绝对算老头了,这就是“此老”。你看那个贾政管贾宝玉,我们觉得贾政是老头的样子,其实他也就三四十岁而已。

所以,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依然毫无功名、没有官职,每天跟别人乞讨一样地生活,混在富人圈子里看别人的眉高眼低,确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在长安这几年,他最大的收获是交了几个好朋友,比如说高适、岑参、郑虔,这些都是他非常好的朋友。

然后由于他的生活特别不如意,他开始把注意力从自己的生活转入到民间,开始观察老百姓的生活。所以这时候出现了杜甫人生当中一首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诗,《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就是我们小时候背《兵车行》的时候就觉得说要打仗、战乱。这是杜甫的第一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的诗词。

所以在他四十岁前,大概留下来的诗也就是五十多首。但是在四十岁以后,他开始关注现实主义的生活以后,他的诗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更多的是跟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的,像这个《兵车行》最后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玄宗太爱打仗,这个对老百姓是极大的折磨。因为要打仗就得死人,大家根本不管有多少青壮年死在青海头,根本回不来。

《兵车行》是一个转折,同时还写了《丽人行》。《丽人行》是直接痛斥当时的杨家姐妹,就是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她们姐妹,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我们今天在看《丽人行》这样的诗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美好,尤其是我们西安人会觉得,曲江就是当年丽人们出来踏青的地方。

从我们西安的兴庆宫公园出门,踏过我们今天交大的那个原址——交大过去只有一片草地、麦田——踏过去,一直走到曲江,这么一路游玩。他描写的那个细腻、奢华的程度,会让你觉得皇室的生活太美好了。但是与此所对照的是,老百姓连命都保不住。你要知道杜甫当时写这个诗的时候,心中是多么愤懑。这就是杜甫诗歌从《兵车行》和《丽人行》开始的最重要的转折。

他在曲江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自号杜少陵。754年春天,他的家人才搬过来。你想,他的家人以前一直都在洛阳那边住。然后755年十月有人给了他一个岗位,就是可能是他给谁写的自白诗起到了作用,给他任命做河西县尉。

结果杜甫竟然不去,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县尉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工作,就是假如你这个人没有良心,你可以做县尉。你每天需要拿着鞭子、刀枪棍棒,到处去征民夫,到处去征税。杜甫根本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你从他写的诗里看到,他不能做这样的事。因为他反对战争,反对横征暴敛。所以杜甫被授予河西县尉时他不去,拒绝了。

你不去怎么办呢?这样吧,给你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岗位。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呢?看仓库的,就是管钥匙。杜甫愿意干这事儿,这事儿不杀人,也不用打人,所以他决定接受这个岗位。在此之前,他要回去看一下妻子。在见妻子的路上,他看到了民生的艰难,写下了那句非常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在回老家的路上写下来的。这首诗叫《赴奉先咏怀》。

然后他到奉先见到他的家人的时候,还没有进家门,就听见一片号啕的声音。家里发生什么事呢?未满周岁的婴儿刚刚饿死,就是杜甫自己的孩子刚刚饿死,这是他苦难命运的开始。长安十年,最后就得了这么一个小官职,其实也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开始转向关注老百姓,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往“诗史”的方向在发展。

接下来是他的流亡岁月,流亡岁月的核心是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大家知道,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叛乱。这段时间怎么界定呢?就是公元755年十一月这个时候,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范阳是哪儿?就是北京附近。从北京附近起兵,这个算安史之乱的发端。然后到763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杀身亡,算安史之乱的结束。你想这个时间跨度有七年零三个月。

安禄山、史思明两个人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他们都是儿子背叛了老子。然后这么乱打,打下来的。这就是杜甫之所以那么倒霉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时代造成了他的悲剧。他处在安史之乱当中,那个时候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以后,大家觉得其实没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有哥舒翰把守着潼关。潼关是天险,日本侵略者打中国都没有过潼关,所以所有人都觉得很乐观,没问题,有哥舒翰。结果没想到哥舒翰大意失潼关,潼关很快被安禄山攻破了。

杜甫开始“白水流亡”,他那时候在白水,带着家人就赶紧逃跑。大家如果了解陕西的地形,就会知道,潼关一过,就到渭南、白水,然后很快就到长安了。在流落的过程当中,杜甫的表侄骑着马,带着他们全家跑。跑着跑着,突然发现杜甫不见了,然后就拨马回头,在乱军丛中,杜甫已经摔倒在泥潭里,晕得起不来。他的表侄把他拽出来,拿着刀一路带着他突破重围。

在难民营里逃命的过程当中,他走到了他的一个老朋友孙宰家。孙宰家不是流民,而是他们在逃难的过程当中路过的田园之家。孙宰给他杀鸡烹鸭地做了一顿饭,杜甫在那个地方写了一首诗,叫作《彭衙行》。这首诗就是描述他在孙宰家所受到的热情招待。所以有时候我们看杜甫的诗,你分不清这是什么时候写的,有的诗写得非常美好,但其实他是身处在颠沛流离当中。

读完了杜甫的传记以后,你会发现,诗句对人是莫大的安慰。假如没有这些诗的力量支撑,可能有的人就已经自杀了,或者已经意志崩溃死掉了,失去了求生的意志。但是在颠沛流离之中,这个诗人竟然还能够有心思写诗。这就是诗句的力量,就是文学和艺术的力量。这个叫作“白水流亡”。

然后七月十三日,肃宗李亨登基,开始跟安禄山打游击战。那一段时间胡人和唐人之间的战斗是此消彼长的,就是虽然安禄山、史思明已经攻入了长安,但是唐朝的军队也在不断地骚扰,一会儿说打赢了,一会儿说打输了。结果在逃亡的路上,杜甫很不幸地被胡人俘虏了。胡人俘虏了杜甫之后,直接把他带回了长安。好在杜甫当时没有当什么太大的官,长安被杀最多的是皇室的王孙,那些贵族真是尸横遍野。像杜甫这样一个小人物,人家不管他,甚至没有人看押他,他就在长安这个地方自己待着。

757年,安禄山被杀。在这个过程当中,杜甫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很多人还因为这首诗批评杜甫,说杜甫写诗香艳,说杜甫怀念自己的老婆表达太过直白。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首诗,叫作《月夜》。他在月夜下怀念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和妻子在颠沛流离中跑散了。他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在我们看来是这是一首很温情、美好的爱情诗,他怀念自己的妻子和一对不明世事的小儿女。实际上那个时候他在长安做俘虏,时时刻刻都有丧命的可能。

还有一首就更有名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他在长安做俘虏的时候写的诗。后来,757年安禄山被杀以后,杜甫找到了一次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讲,叫“窜至凤翔”。那时候肃宗在凤翔形成了一个流亡政府,大量的官员都集中在肃宗身边,搞了一个小政府。凤翔离长安其实挺远的,而且一路上充满了战乱,你想除了有胡人的兵之外,还有很多不知道哪儿来的武装力量。

所以杜甫一路跑到肃宗身边的时候,肃宗相当感动。那时候患难见真情,这人还要过来报效国家,肃宗就特别高兴,就给了杜甫一个职位叫左拾遗。这是杜甫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他终于在皇帝身边工作了,而且得到了一个左拾遗的岗位。什么叫左拾遗呢?拾遗补阙这个词是这么来的。左边叫拾遗,右边叫补阙,这是两个岗位,没啥具体的工作,级别是从八品上。八品是很小的官了,从八品上就是官职很低,但是位置很重要。因为你天天跟皇帝待在一块儿,你要为皇帝拾遗补缺,实际上相当于是一个谏官,就是要去进谏的这么一个人。

在跑到凤翔的时候,杜甫还写过两句诗“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就是这一路上无数次死亡的机会竟然能够活下来。结果他在左拾遗的岗位上只干了三个月时间。为什么呢?没当过官。一个没当过官的人怎么能够懂得皇帝身边的政治斗争呢?那时候的宰相房琯跟杜甫的关系不错,后来房琯因为一些事情让肃宗很不高兴,肃宗就要惩治房琯。

结果杜甫站出来直言进谏,为房琯说好话。肃宗说“查他”,就立刻让人查杜甫。杜甫命都快丢掉了,因为那时候搞不好要丢命的。结果后来那些查杜甫的人查了一下说,这个人虽然说话有点放荡不羁,但是最起码还是谏官的本分,所以不要深责了。但是肃宗不喜欢他,就把他赶走了,说你回家吧,你回家去看看。

杜甫只要一走在回家的路上,诗性就发了。你看,工作的时候,他就写不出来什么东西。但是他一走到回家的路上,就写了一首《北征》,描写当时颠沛流离的战争场面。然后757年,肃宗还京——回长安,肃宗把长安收复了。回长安以后,杜甫就回到长安来当官。那段时间可能是杜甫人生中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

757年的十一月到758年六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居留。他虽然自称京兆人,但其实在长安没待多长时间。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候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你看,左拾遗,右补阙——年才三十二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严武这个人对于杜甫是非常重要的,杜甫后来在成都能够有一个草堂好好地住着,就是因为严武一直罩着他。

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因为要值夜班,值夜班的时候,这帮大诗人没事干就互相写诗,我写首诗给你,你写首诗给我,留下了很多诗文。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的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

你看,杜甫不能过好日子。杜甫一过好日子,诗性就没有了,写的都是非常无聊的东西。758年六月那段时间,所有刚刚我们说的这些人,就是房琯一派,都被皇帝贬走了,就各自都贬到外地去。皇帝看他们不顺眼,贬走了。他给了杜甫一个工作,在华州,就是华县,华山脚下的那个地方,他在那里做文教工作,叫司功参军,也是一个小官吏。然后杜甫在去华州做司功参军的时候,他说我回趟家,回洛阳看一趟家人。

然后从洛阳到华州的路上,杜甫写下了我最爱的一首诗,叫《赠卫八处士》。大家听过这首诗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最感人的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我们樊登读书的总编慕老师和我是同学,过去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一块儿到广州、深圳、香港访问校友的时候,慕老师会书法,就抄这个《赠卫八处士》。抄完送给校友。

每次校友只要看到这首诗,就说要请我们吃饭,就是因为这里边讲:“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就是我们当年在一起的时候都还没结婚,都是小年轻,现在突然之间儿女忽成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诗写得太棒了,也很长。大家有机会要背一背这个《赠卫八处士》,我觉得这是非常美好的诗,是我特别喜欢的杜甫的诗作。

然后从洛阳到华州的路上,因为那时候打仗打得凶,虽然肃宗收复了长安,但是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还在不断地打仗。杜甫写了“三吏三别”,“三吏”就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就是《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杜甫能够被称作诗史,就是他写的诗像历史一样,跟这几首诗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小学一年级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得奖,靠的就是《石壕吏》。那时候我的个子还没有桌子高,站在那儿把话筒扳下来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非常感慨。

你会发现“三吏三别”和之前写的《兵车行》和《丽人行》又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兵车行》和《丽人行》的时候,杜甫是反战的。他所写的几乎全是抱怨的,是不高兴的。但是在写“三吏三别”的时候,他充满着矛盾。就是虽然这家里的人都死光了,但是这个老太太说“我可以去”,“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因为你不同仇敌忾,你不平定安史之乱,这个国家没法恢复,所以在这诗里充满着矛盾:一方面觉得老百姓生活得真可怜,一方面觉得必须打仗,这个仗不打完是不行的。所以,“三吏三别“这一组诗让杜甫的文学境界上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然后接下来就是杜甫到了秦州了,在秦州待着。秦州是哪儿?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他穿过了大半个陕西,到了甘肃天水,留下了120多首诗。就是那段时间可能相对比较稳定,写了很多秦州诗,写景、写人,在那个时候他以为李白死了,然后写了悼念李白的诗。怎么写的?“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这个叫《梦李白》。

实际上李白那时候还没有死,李白只是被抓了。李白跟着永王李璘瞎造反,其实是不是造反今天看来都不一定,但是被人定性为造反。李白被人定性为造反以后,那他是一个撺掇李璘的人,抓起来,一块儿杀头。结果后来是郭子仪救了李白,李白才活了下来。

然后在这儿的时候出了一个特别奇怪的事,就是同谷县有一个人不知道是谁,杜甫写下了“同谷佳主人”,“佳”,就是很美好,说同谷有一个大好人,这个大好人给杜甫写信,说:“你来我这儿吧,秦州也不容易。我这儿保证你有吃有喝,来吧。”杜甫习惯了投靠别人,所以“同谷佳主人”一给他写信,他就去了,就真的跑到同谷县去了。这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把杜甫忽悠去了。杜甫去了以后,生活更糟糕。后来没办法,他就一路往剑门关走,要去成都。

这就是他整个跋涉的过程,从长安出来到华州,华州到洛阳,洛阳再回华州,华州不行到秦州,然后秦州到同谷,同谷一看没饭吃,穿山越岭去成都。这一路上真的就是翻山,没有路,而且带着孩子、妻子这么一块儿走。759年的纪行诗就是在丧乱的过程当中写的。759年应该是杜甫人生最艰苦的时候,就是咱们今天徒步行走,你背着装备,拿着干粮,带着方便面,你都会觉得无比辛苦。那时候是一群食不果腹的人,走在没有路的山间,爬山越岭,带着妻儿老小这么往前走,分分钟都会遇到要命的事,所以是非常艰难地走。

一直到759年岁末,他们终于走过剑门关,来到了成都。到了成都以后,他首先寄住在浣花溪的寺庙里。当地的和尚收留了他,就住在这个寺庙里待着。浣花溪的景色是非常好的,杜甫在那儿建了杜甫草堂。其实杜甫草堂的生活还蛮优越的,有人专门考证过杜甫草堂,它的占地面积很大,可以养鸡、养鸭,有很多的动物,然后还有很多花。《江畔独步寻花》都是在那个地方写的。

在这儿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在成都写的。还写了一系列《江畔独步寻花》。后来我看江弱水教授写的一本书叫作《指花扯蕊》,其中有一段专门讲杜甫的,他就说,在杜甫之后,所有写花的诗几乎没有一个不受到杜甫影响的,除非写海棠,因为杜甫没有写过海棠。所以大家听我讲那个《苏东坡传》的时候,记得吗?苏东坡在黄州遇到一个歌妓叫李琪,要离开黄州的时候,东坡给李琪写诗,说我在黄州住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听说过李琪这个人。就好像当年杜甫在成都,从来不写海棠花,就是这么一个典故。

然后《江畔独步寻花》里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就是名句。杜甫在成都的时候,精神很明显是放松下来了,写了特别多描述美好生活的诗。冯至先生说,杜甫写《田舍》说“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你看,随口一出来,你就觉得多美好。

写眼前的虫鸟,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写春夜的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讲夜晚的幽静,说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然后他可以细微到写“嫩蕊商量细细开”,一个大男人,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看过那么多死人的一个男人,竟然能够写“嫩蕊商量细细开”。然后描写轻盈的时候,说“自在娇莺恰恰啼”。我觉得这人的心简直是细腻、美好,对于生活的那种感知力到了极致。

所以你会觉得杜甫在成都的这段生活真的是相当安静。但是生活的着落从哪儿来呢?老办法,还是参加饭局。就是那时候成都也不是一个太平的地方,比长安可能太平一点,但是也没多太平,军阀混战,一会儿这个人当权,一会儿那个人当权。比如说有一首诗叫《赠花卿》,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一念你就知道这个讲的是什么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全诗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是给谁写的呢?写给一个当时的军阀叫花敬定。花敬定收复了绵州,他认为自己很有功,所以他纵使自己的兵士抢劫,看到一个妇女手上戴着镯子,手砍掉,镯子拿走,他就是这么残暴的军阀。杜甫因为要跟他们混在一块儿,所以还写了《赠花卿》,给花敬定写这样的诗。事后就有人说,杜甫你太没骨气了,你为了活下去,写这样的诗,丢人不丢人。

有人替杜甫解释说,这是杜甫在讽刺花敬定。为什么呢?花敬定在宴会上用的音乐都是皇帝的音乐,他僭越了。就跟孔夫子讲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样,他是用皇帝的音乐在给自己伴奏,还觉得挺开心,天上人间一样的感觉。然后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花敬定怎么能用这样的曲子呢?当然,这是爱杜甫的人替杜甫讲的。但我们更能理解,就是杜甫你得活下去,你得有人给你发钱。所以他天天应和,跟这些人待在一起。

这时候罩着他最多的就是严武,就是当年跟他一块儿在朝中为官的严武,当时在管成都。严武是一个性子非常暴烈的人,曾经把自己的一个爱将、副官活活打死,只是因为一点小事没有做到。整天跟这样的人待在一块儿,精神也是难免会紧张。后来严武被调回长安,徐知道又在成都发动叛乱——因为那个时候乱了,所以谁手中有兵,谁手中有刀,谁就敢于发动叛乱。然后杜甫在成都待不下去,就跑到了梓州。

在去梓州的路上,杜甫又写了诗,这是非常精彩的一段。761年三月,史朝义与他的部下合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史思明。第二年十月,代宗的长子李适为兵马大元帅,仰仗回纥的兵力克复了洛阳。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他的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纷纷投降,轰动一时的安史之乱才算勉强告了结束。所以在他往梓州跑的过程当中,安史之乱结束了。

这时候大家知道他要写哪首诗了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就是老头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那么多年来,都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然后最后一句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因为战乱跑了这么多年,我可以回洛阳了。

我们当年小时候读完这首诗,就觉得杜甫肯定是出门了,你要回洛阳了嘛。但是杜甫从来没有回过洛阳,因为他准备走的时候,发现根本走不了。虽然洛阳被收复了,但是一路上都在打仗,到处都是战乱,所以他根本没法回洛阳。他从梓州出发,然后764年带着妻子到了阆州,三月又回到了成都,在这儿写了《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见过一个书法家给人提字,总是写这四句。后来我就问这大书法家,我说您为什么老写这四句呢?他说这是绝句呀。我说这是绝句,但为什么总是这个绝句呢?为什么不写别的绝句?他说这个绝句最绝。没有一个字不对仗,没有一个字有错,所以叫绝句,绝了。这是在第二次回到成都的时候写的。

回到成都,严武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做幕僚。幕僚不好做,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幕僚是地位很高的人,每天站在身后出点主意就能挣钱。幕僚是要按时上班的,每天天没亮就要去上班。然后在这个幕府里还充满着大量的斗争,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然后再加上严武那么暴的脾气,在他身边随时有生命危险。同时,杜甫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那段时间杜甫写了很多诗,都是跟严武讲:“我完了,我身体不行了,我现在已经受不了了。”

次年正月,严武终于同意杜甫辞职了。辞职后的这段时间里,花果凋零。王维、李白、房琯、郑虔、苏源明,这些都是杜甫的好朋友,相继死去。然后765年的时候,高适也去世了。四月的时候,严武去世了。就等于你在成都的唯一的依靠,罩着你的地方官严武也去世了。然后这时候杜甫乘舟东下,待不下去了,成都没法待了。

杜甫从760年春在浣花溪畔建筑草堂,到这时也只有五年半的岁月。再减去梓州和阆州的一年零九个月,他在草堂居留还不满四年,但他却使得这一片地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从这里产生了不少的传说,据说每逢四月十八日,成都的住民都要到草堂游览,年年在那天都是晴天,从来遇不到下雨的天气。并且浣花溪的水也总是那样洁净,后来女诗人薛涛就在这个地方用浣花溪的水制作她的花笺。

所以我们的书友里边有很多四川的、成都的、重庆的,离得那么近,没事就可以去杜甫草堂喝喝茶。我是每次去成都都要去草堂坐一坐。草堂里边有那种坝坝茶可以喝,坐在那个大树下边,一杯茶才10块钱、5块钱,可以喝一天,多愉快,体会一下杜甫的生活。

然后杜甫在765年五月沿着乐山、宜宾、重庆、忠县,然后到龙兴寺,这整个就是一路漂泊下去,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九月份到了夔州。这个过程当中他写下了另外一首我很喜欢的诗《旅夜书怀》。大家听说过这首诗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就是一辈子了,到现在已经765年了,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其实没当多长时间官,“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带着一身的病,然后随着船沿着大江漂流。这时候他还写了很多诗来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

766年,杜甫在奉节居住。奉节这个地方有一个官员叫柏茂琳,在当时那个地方做都督。他给了杜甫四十亩柑林,杜甫一下子阔了起来。有很多人考证,算这四十亩柑林值多少钱,然后杜甫能够雇多少个佣人。他的诗里经常出现佣人的名字,至少三四个佣人,所以杜甫这段生活过得还挺富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大量的诗词,就是日子好过,写了很多回忆年轻时候的诗词,还有《八哀诗》这一系列的诗歌。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就是,你看他在夔州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越来越不好了,所以他写了一首诗:“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公孙城就是夔州,长卿病就是糖尿病,就是消渴症。他说自己有糖尿病,每天渴得要命。杜甫在夔州时身体时好时坏,有什么病呢?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这些病痛整天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脱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在这个情形下,他在两年之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长篇诗,有很多可以跟他在同谷的时候写的《同谷七歌》相媲美。

你比如说很多人做演讲的时候喜欢摘这些诗句,我们那时候搞辩论赛老用这一首《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足以封神了。

杜甫是一个很有人文情怀的人,他在夔州住的时候,因为他的家境稍微好了一点,隔壁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太太,整天到他这儿来偷枣。他们家种了一棵枣树,老太太就来扑很多枣回去吃,杜甫从来不管。后来他把这房子就借给别人住了。他住到别的地方去了以后,那个人就老赶那个妇人,不让她偷枣。

结果杜甫专门为这事给他的这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就是他说,一个人如果不是无儿无女、走投无路,怎么会来扑你的枣?你就能不能高抬贵手,让她扑点,怕什么呢?潜台词是:你这屋子都是我给你住的,你还跟她计较这个。所以杜甫是一个相当有爱心的人。

他那时候其实日子也已经不是很好过了。你知道,人老了以后是非常可怜的,尤其他身体不好,又无人照顾,这个是很糟糕的一件事。这时候他的弟弟——因为他的母亲死得早,他的弟弟都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是这些弟弟跟他的关系都不错。他的弟弟就是劝他说“你出峡,然后你去荆州”。荆州是一个水陆转运的中转站,所以你说为什么古代讲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水路、陆路,这个地方都是集散地。

从荆州你就可以进河南,然后北归回洛阳。因为大家都想落叶归根,他也觉得自己老了,就往荆州走。那段时间里,只要一上路,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写过一句诗叫“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鳃”,他把自己形容成摇尾乞怜的狗,和那个张着鳃的鱼,就是我一天到晚为了活下去,常“苦摇求食尾”,找别人要钱、要饭。

战乱使得他的路线不断地更改,他只好选择从荆州到公安,从公安到岳州,从岳州到衡阳。大家听到湖南这些地方的时候,就知道杜甫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他最后死在这个地方。在这个路上怎么为生呢?在渔市摆摊卖药。因为你坐船,岸边的市场就是渔市——卖鱼的地方。

杜甫这一辈子除了写诗之外,还有一招就是采点草药。过去的草药还能卖上价钱,卖给那些王孙公子,实际上是面子钱。但你到这儿来了以后,没有人为这个面子买单,他也去采点药,摆个摊,在那个地方卖,好心酸。

结果在这个地方,他碰到了一个同样卖艺唱歌的人,这个人叫李龟年。你想杜甫这首诗的跨度有多大。《江南逢李龟年》传唱至今,所有人在抒发对人生的感怀、感叹,抒发饱含着惊喜的意外,但是又有一些困顿的感情的时候,都会用到这首诗。前面两句我们讲过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然后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是在这个770年的落花时节,他遇到了同样漂泊的李龟年。

李龟年是一个宫廷歌手,帕瓦罗蒂这样的人,最后沦落到卖艺求生。就是因为战乱,两个人变成这样。所以在战乱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诗文、文艺。那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打仗,就是你要是能打仗,跟郭子仪一样,你就能封侯拜将。但是你会写诗、唱歌、舞剑器,这玩意没用。所以,《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诞生在770年,杜甫就是770年去世的。

杜甫在潭州渔市摆摊的时候,竟然遇到了一个大粉丝。有一个人听说杜甫在这儿,疯一样地跑来,带了好多鱼、肉过来跟杜甫聊。杜甫是一个没有人拿正眼瞧他的老头,是一个得了糖尿病、麻痹之症,一个胳膊动不了、耳朵也听不见的老头,竟然来了一个崇拜者叫苏涣。苏涣就喜欢杜甫的诗,跑来跟杜甫谈论诗词,给杜甫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后来潭州大乱,他们正在一起聊得开心的时候,潭州又打起来了,杜甫赶紧跑。苏涣会功夫,他原来是个强盗,后来改造成为诗人了。据说苏涣是拿着一张弓,带着这群人逃难,从潭州跑出来。等他到了耒阳的时候,出了一个对杜甫有帮助的人,叫耒阳县令。耒阳县令知道杜甫的文名,因为他在京城里面当过官,诗也写得很好,他给杜甫送来了很多的酒肉。

民间有传说,说杜甫怎么死的,就是耒阳县令送来的酒肉太多了撑死的。就跟民间说

李白为了扑月亮跳到河里面淹死是一样的,这是老百姓瞎说的,杜甫吃完了也没死。但是第二天,耒阳县令再来找杜甫的时候,杜甫不见了,船开走了。耒阳县令当时就哭了,就觉得完了,这人肯定是因为丧乱死了,这个船也不见了,特别难过。

他给杜甫建了一个空的墓冢,说“纪念杜甫”,就建在这儿。所以人们流传说,杜甫吃耒阳县令的饭撑死了。实际上他是驾着船又接着往下走了。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风痹病转剧,他卧倒在船中,写出了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叫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这是他最后一篇作品。

在这首诗中,他写他从舟中看到的凄惨景物说:“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会是什么样呢?就可能是这样平平淡淡地写景,他已经没有力量去抒发感情,没有力量去奔走呼号,就是写了这么一首诗。

然后这首诗写出不久,他在湘江上的舟中去世了。这是公元770年冬天,这一年杜甫五十九岁。在这之前,他还写过《登岳阳楼》,就是我们说的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你看这时候是有生命力的,就虽然他在抱怨这件事,但他还是有力量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就是一个老头拖着病体,登上了岳阳楼,还在“凭轩涕泗流”。他五十九岁了,生命走到了尽头,已经回不去了。

家人无法安葬他,家人也没有力量了。他的老婆孩子也没钱,也没办法,就把他草草地安葬在当地。然后四十三年以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从岳州,把杜甫的尸骨请回了老家河南偃师,葬回到他的爷爷、爸爸的身边,回到了故土。

然后在迁坟的途中,遇到了著名的大诗人元稹。元稹是非常认可杜甫的水平的,所以他给杜甫写了墓志铭。大家知道杜甫在刚刚去世的时候其实名声并不旺,他的诗就是流传在他走过的这些地方,成都、湖南这一带,也就是到大概四五十年以后,白居易开始推行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杜甫才越来越被大家看重,直到最后被我们封为“诗圣”,说他写的诗都是“诗史”。

我觉得我们其实根本没必要去评判杜甫,没必要说他这儿做得好,那儿做得不好,他能干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是感谢他用他的生命,用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巨大的文化遗产。

好了,在今天的互动环节当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我们的留言区里,留下您最喜欢的杜甫的诗句,对诗人表示纪念。然后如果您觉得这本书讲得还不错,对你有触动的话,我们现在有免费赠送整本书的权益给大家,每个月可以送给15个朋友,他们都可以免费领取。我建议您一对一地赠送,这样他们会更加重视。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