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2018-02-23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我们经常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听别人讲的时候,感觉自己理解起来容易,但是发现一做题就遇到困难了。而自己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思考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分类的时候,一开始讲给学生们时他们认为很容易理解。而理解并不意味着牢固掌握。这个时候就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先让他们思考一下新学习的内容,让后给了他们一些声母韵母、音节从中的分别找出来相应的部分。在这里,好像把知识的复习跟知识的初步运用结合起来了。经过这样的自我检查,学生在深信自己忘记了讲解中的某一个环节时,就去翻看教科书,但是在这样做以前,他还是竭力自己把刚刚讲过的知识都回想一下。

    我们要帮助学生注意教材中的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即知识的基础。有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相互交接的那些难点。例如一些相似的笔画竖钩和竖提,我们通过对比让学生们思考发现不同,或者让他们找到包含这两个笔画的生字。

    我们还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学过的知识。这样就会引导学生找到教材的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即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以后学习的知识做准备的。这种复习思考以前学过知识的过程是最高效的。这种复习也是一种思考。

    我们要花时间让学生尽量的去思考教材,不断的进行的脑力劳动。我们就会吃透教材。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样就会减少检查家庭功课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就有可以学习教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小记――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