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业》这本书收集了创业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大的关卡。说实话,我身边那些正在创业的人如果能认真读一下这本书,真的会少走很多弯路。创业不是赌博,每一步的决策都是成本。现在提倡的“万众创业”,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创业,要不然也不会有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这个说法了。
这本书推荐那些想要创立一个品牌和进军一个行业的企业家,这样你就不再是随随便便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厂的傻子了。请收下这份创业地图,帮你尽量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帮你在创业通关的途中,保持大脑清醒。
一、选对品类就是选对赛道
品类是天生不平等的。强势品类就是顾客出门会想到的那些品类,能够完成品类的心智预售,比如空调、冰箱、洗衣机、教育、医疗等购买风险较高的都属于强势品类。另外一种客单价较低,购买频率较低,属于个人私密消费的产品则属于弱势品类。在弱势品类里打造品牌的难度太大,那么选择这类品类创业的难度也就更大。
当然,医疗产品等受相关政策影响偏大,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当强势品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可能出现性能过剩,创新停滞,各品牌逐渐同质化的现象,这时品类会逐渐演变成弱势品类,顾客对品牌的依赖会逐渐转移到渠道品牌或强势品牌的延伸上,只有奢侈品牌考彰显价值还能生存下去。
对于个人来讲,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跟风去做自媒体,网红,或是创业,就要注意自己的赛道选择。比如,讲课,如果你还不是一个已经成功的人,那么你的产品是属于弱势品类的,你的经验还不足以支撑你说出那样的话,这种时候就有可能被别人误认为是骗子。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特别普通的那种人,还想要创业,那不妨从自己专业着手,先写出100篇真实可信有可操作性且易上手的教程,让人们信服你,从此开创出属于你自己的新品类赛道,不失为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广泛的收集各种反馈,并且根据反馈不断迭代,验证自己的创业假想。
二、商业模式——持续提高盈利的模式
商业模式最关键的三个要素就是价值、效率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就是从优化和设计交易结构切入,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
真正高效的商业模式设计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合作伙伴与我们的合作成本,提升他们跟我们合作的收益,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
在判断商业模式好坏时有两大指标,效率和成本。对任何一家企业,团队都是最重要的。每一家企业都有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团队是渡过难关的根本因素。无论做硬件还是软件,做产品还是服务,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最终比拼的还是用户体验。让用户离不开你或者眼前一亮,都是绝佳的商业模式切入点。好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成本提升、效率下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忘记成本和效率,只强调好的用户体验,以为有用户就能赚钱,其实严重违背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如果我们把个人看作一家企业,对于个人来讲,打工也好,创业也好,赚钱是次要的,关键是成本下降了吗?效率提升了吗?个人有成长了吗?我们平时服务的客户我们都维护好了吗?这才是我们的基本面。我们说要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多次,要在打工的同时给自己打工,那这多打的一份工是有助于提升自己,提高效率得吗?
三、搭班子——选对创始合伙人
搭建创始团队的四大核心要素分别是互相信任、能力互补、分工明确和出钱出力。
对公司来说,合伙人彼此不信任,彼此提防与设计,是公司最大的内耗,也是最大的交易成本。
老大是进攻型,比较清楚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老二则具备精细化的管理能力,要具备正确的执行力。
一旦涉及合伙,在设置股权时,要引入动态股权机制,退出也要有相应的机制。
四、验证产品的用户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很少会有顾客为了肉眼无法分辨的差别去支付额外的金钱,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生产更好的产品这本身没错,但如果功能超过了市场需求,就会面临被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替代的风险。
只关注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会出现产品过度服务,还会导致企业失去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所以说,做产品要避免陷入局部优化的陷阱。产品同质化,和用户越来越远,无法把握用户需求,都是我们要避免的。
洞察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几步:信息收集,角色识别,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用户洞察,最终得到用户画像。
做一个用户驱动型产品,让用户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推广和改进。建立通畅的用户反馈渠道,用户参与,做好用户的翻译官,持续动态运营。
这就告诉我们,不要爱上你的产品,不要因为持续雕琢产品而失去最快投入市场的时机。而且做产品也要动态调整,投入市场检验后再大规模量产。把自己和产品区分开,做一个理智的产品经理。
当然创业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的,因为毕竟不是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按照教科书一样的指导成长起来的。虽然很多明星企业也是有过人之处的,但那就像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出奇制胜一样,更多的是运气成分吧。普通人还是要多磨炼自己的本领,练就过人的本事,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