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概述
1: 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作为幼儿教师要正确看待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保证。
(1):儿童观作为一种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内在的结构和内容。
(2):分析儿童观的结构,必须从儿童作为人的整体生命出发,把儿童理解为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的统一。
2: 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1):儿童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冲生命属性。
(2):儿童为社会的存在,要求教师能够从两个方面看待儿童的特征:
一是儿童的自然性决定着儿童的发展问题:
二是儿童的社会性决定着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3):因此,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构建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 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1): 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 ”人的全面发展“ 的思想
(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确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3):“人的全面发展” ,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儿童有完整的认识。
<1>: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教育必须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2>: 儿童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要全面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3>: 儿童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开发出儿童的发展潜力。
<4>: 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全体儿童的发展。
<5>: 儿童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和个性,有差异的发展是统一的。
三: “育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
(1): “育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的进步。”育人为本“ 思想的提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了” 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
(2): ”育人为本“ 的教育 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的经验方面全面发钻进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德出发点和落脚点。
(3):”有人为本“ 是素质教育德根本属性。
(4):教师要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儿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儿童,让儿童发挥教育主体作用。
四: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 :育人为本就是要培养人才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1: 儿童是发展的人
(1)“儿童是发展的人是指儿童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而已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2):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成长特点。
(3):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呗塑造与自我塑造的能力。
(4):儿童需要时间去发展和成熟发展具有方向。
1: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1): 儿童发展的规律性与主要体现再身上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
《3》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4》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
《6》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7》关健期也叫敏感期或临界期,指的是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发展的最佳年龄。
《8》危机期是指儿童在某些特定的年龄时期,心理常常发生絮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9》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儿童的发展潜能极大。
分为三部分: 在胎儿期:孩子就有了听觉,触觉,记忆力和情感等方买的反应能力。
出生几小时后就有视觉偏爱,能分辨出声音和气味,还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0————6岁期间: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辨别能力,其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力的有意性开始萌发,并初步具备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因而具有未定型性。
儿童身心的各方买都是可以改变的。
《4》:因此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买的全面发展。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关注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现代教育观强调,儿童既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儿童是权利主体,是拥有权利并能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主体。
(2)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3)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儿童和成年一样平等地拥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社会有责任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
五: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选择适合每个幼儿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幼儿长处,弥补幼儿的不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幼儿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关爱幼儿
育人为本,就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
(1):关注每一位幼儿。
(2)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幼儿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实现角色转变
从“专家”的角色转换为“指导者和协助者”“促进者,创造者,组织者,建议者,记录者,评价者”使纵向的指挥与服从的师生关系切换为横向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3:深入研究幼儿
教师只有全面乐姐幼儿的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幼儿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区别对待幼儿,向幼儿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有的放矢(shi)地进行教育。
(1):教师要亲密姐粗每个幼儿
(2):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
(3):教师要准确评价每个幼儿
(4):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个幼儿中
4:构建独特环境
教师应创设环境,优化环境结构,为每个儿童提供最便宜的环境,以满足集体中所有个体的需要,促使每个儿童健康地成长。
(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
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独特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再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为儿童营造认可,宽容,接纳的氛围,使儿童能“对富有个性的自己的文化语言,社会背景感到自豪,同时也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
(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果的环境。
5: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强项
(·1):发现儿童的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德发展上也不是同步的,而是会表现自己德优越领域和弱势领域。
(2):鼓励儿童德特点
教师都要对其强项予以关注和强化。
一方面,儿童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强项德机会,以提高儿童德自信心和表现力;
另一方面:为每个儿童·提供在自己强项领域担任“领头羊”德机会,以培养儿童德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3):改善儿童德弱项
六:设计丰富多样保教活动
1:保教活动的设计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以及影响。
(2):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并且结合幼儿实际,有意识地,自然地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个保教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其学习的积极性何求知欲。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各种活动,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练习,,多次重复,在实践活动中巩固何提高能力。
(5):渗透性原则
2:保教活动的内容设计
3:保教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七:教育公正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幼儿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1: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包括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幼儿来说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入园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幼儿的共同发展
(1)幼儿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既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状态,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差异。
(2):幼儿的民族差异和共同发展
(3):幼儿的地狱差异和共同发展
(4):幼儿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5):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