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一堂远程同步教学课

                          课前

本周接学校通知,上一堂远程同步教学课。和两个异地学校四年级同学同上一堂课。这个任务,有点艰巨。一是我没有上过这种课,二是要求在本周内上,准备时间很紧。

和南江红军小学的崔老师,旺苍东河小学的梅林老师联系,问了课程进度,都在第四单元,和我差不多,我刚上完第四单元。

讲第五单元第一课《麻雀》?

不,三地同一堂课,何不让孩子们互相讲讲自己的家乡,这不正适合讲第一单元作文《推荐一个地方》吗?

虽然,已经学过了。但,正好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文不是为了任务而写,它与生活紧密相关的。

于是,开始备课。我向梅老师,崔老师分别要了两张他们当地的名胜与美食图片,融进我的课件中。

                          课中

整个课堂让自己欣慰的是:

指导与训练交叉,互为融合,做到了有思,有写,学一点,练一点,步步扎实行进。

知识技能讲解不枯燥,活泼有趣,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学会写作方法。

片段举例:

师:孩子们,这是我们班刘炎祺同学参加西部作文大赛的文章《古镇韵味》,大家浏览全文。(出示全文课件,生默读)

师:请女同学读开头段,男同学读结尾段,思考,首尾段有何特别之处。

生:我发现了,开头和结尾是照应起来的。

师:对,前后呼应,是写作文开头和结尾的一个重要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读读刘炎琪同学的文章中间部分。请刘炎琪同学读每段开头红色句,其余同学读每段后面黑色句。

(请第一排四个同学上台)

师:你们分别是刘炎琪文章中的古房子,古巷子,古河,古茶,我是古镇,根据文章结构,你们和我位置怎么排列更好?

(生有点懵,师提示)

师:该横排站?竖排站?围城圆圈站?

(生猛然领悟)

生:围成圆圈。

师:那就快快站过来呗。

(师跑出圆圈,移动位置。)

师:我是古镇的古,我是中心,我是主题,你们都是我的小粉丝,围着我转。

(生呆愣一秒,师提示,你们脱离中心啦!后,猛然明白,慌忙追过来,全班大笑。)

师:刘炎琪同学的秘诀之一,紧紧围绕中心古来写。

出示课件,请第一排读“房子是古的”,第二排读“巷子是古的”,第三排读“河是古的”,第四排读“茶是古的”。三个学校同学共读题目“古镇韵味”。

师:这就是刘炎琪同学文章秘诀之二:条理清晰,特点鲜明。

以上环节中,孩子们学的快乐,听得用心,练得到家。在课后练笔中,我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同学把这方法学到了。

当然,我同时略讲了写景文其他组文方式。游览地点为序,时间为序。

然后给10分钟小练笔,展示交流。

但课堂中,也有自己觉得遗憾之处。如,第第二个练笔单的设计欠妥。我设计的是色、香、味、情。“色”,窄化了写作范畴,应该改为“看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如此设计,可能更能让学生着笔自如一点。

      整个课堂中,旺苍小学同学参与课堂互动多一点,南江红军小学参与互动少一点。究其原因,事后才知,声音效果好像不大好,他们听得不大清楚。

                课后

当晚我布置了写完全篇文章的作业,希望孩子们及时操练,也想看看他们学到了多少。给另外两地老师联系交流,希望他们能把孩子们课堂练笔,今晚文章情况反馈给我。

梅老师给我发来了几个孩子的练习单及全文,估计是挑选的班级中好成绩的,写的都还不错。崔老师只发给我两三份课堂练笔单,虽字儿歪歪扭扭,但内容还是不错。他们班只有八个学生,看到镜头里八个孩子坐在空荡荡的大会议室上课的样子,我的心里酸酸的。我告诉崔老师,我们以后还可以开展孩子们间书信交流,既是课本内容要求,也是孩子们互相交流拓展促进。不知道,崔老师会不会认同和参与。

当晚读到我班孩子的作品,最大的欣慰是文章结构方法,真的学到了。课堂三种方法,都有运用,我认为三四年级孩子,应首先训练篇章结构的组建,这是修房子的基础。没有架子,无从着手。

学习永远在路上,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记|一堂远程同步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