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三月七日  湖北黄冈(沙湖)

  场景一    苏轼家附近

     甲乙丙丁四人结伴来苏轼家,找他出门。

  甲还未进家门便喊着。

  甲:“苏兄,苏兄!”

     乙:“(打趣笑)哈哈,你这般急躁,苏兄钓鱼去可不会找你。”

     丁轻叹摇头,丙摇了摇扇子听着笑。

  甲:“(挑了眉,反击)有道理,的确是这样,不过为什么苏兄也不找你呢?可见,你是五十步笑百步。”

  乙:“(轻哼)就当我是,也仍然比你稳重。”

  苏轼出门。

  丁摆手示意:(笑)“苏兄!”

  苏轼手拿竹杖,迎过来。

  苏轼:“打算出门,听见甲兄的声音,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丙看了看苏轼穿着的草鞋、拿着的竹杖。

  丙:“苏兄,这是要去山上采药?”

  苏轼:“(摇头)不是,想去看看在沙湖那的田,你们呢?”

  甲:“(脸上溢笑)苏兄,正好!我们来邀你一块去螺蛳店赏玩,这春日风光,可舍不得辜负。”

  苏轼:“(笑)好。”

  乙:“(哈哈一笑,侧身让位)苏兄~请。”

  众人笑,离去。

  

  场景二  沙湖道中

  风刮起来,行人的脚步不自觉加快了些。

  丁:(皱眉)怎么刮起风了,看这天是要下雨。”

  甲:“这可怎么办,不能遮雨,也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

  乙:“回去也不行了,我们都走半路了,还是赶紧赶路吧,看看前面有没有避雨的。”

  丙点头,看着大家说:(缓解大家情绪)“这种境遇也是难得,真是毫无准备。说不准我们都要做上一回落汤鸡。”

  苏轼:(抬手)“好像雨下起来了。”

   一两滴落下,行人赶路,有雨具的都逐渐离去了,雨逐渐变大,五人除了转头看看同伴,没有闲谈。

  

  情景三,竹林谈话。

  

  乙:“(搓了搓胳膊)天也暗沉,我们在这淋着,感觉雨打竹叶的声音,感觉打在我心里一样,心里沉沉的。”

  甲:“哎呀,还伤感呢,你说你,感时伤逝还是找个好时候吧,咱们啊,找个避雨的地方就好了。”

  丁:“说的有道理,乙,别想那么多,啊。”

  苏轼:“不如咱们吟诗高歌吧,这雨中漫步也未尝不可?”

  甲乙惊奇,丁不自觉停了两步。

  丙:“(一愣,后哈哈大笑)苏兄高见,也对,我们都已经淋湿了,又干嘛在意这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的呢!”

  苏轼:“(笑)我这草鞋竹杖,轻巧灵便,正适合。”

  丁:“苏兄,我可没有你那般适合的工具啊。”

  苏轼:“(看了丁一眼,继续有着)哦?丁兄,你缺什么呢?”

  丁一愣,本随口一说的,突然发现到嘴边的答案说不出口。

  丙思索一下,慢慢松了不知什么时候起皱起的眉心,笑了。抬了头,看了看竹梢,向前走的脚步轻快了些。

  甲:“(抹了抹脸,看着丁)我觉得,我缺的是苏兄的心境,丁兄,你觉得呢?”

  丁眉心微皱,摇了摇头,也抹了一下脸,笑了。

  丁:“自愧不如,我还是要参悟啊。”

  乙:“真是如此,苏兄,恕我冒昧,你真的不倾慕那肥马轻裘?”

  苏轼:“我现在倒是需要一套青箬笠绿蓑衣。”

  甲:“(抹了一把水,哈哈大笑)苏兄真是幽默,我觉得苏兄即使没有那千金裘、五花马,照样是值得敬佩的苏兄!”

  乙:“是我迷事了。苏兄,莫见怪。”

  丙向前走着,回头说道:“前方有个避雨的地方。”

  丁笑了,说:“咱们过去吗?”

  乙:“我瞧着这雨也快停了,不如就按照苏兄说的,吟诗长啸如何?”

  甲:“哎,这会儿你倒是不怕了?”

  乙:“谁怕了?”

  丙丁,苏轼笑。

  乙听着,也松开了肩,笑着说:“谁不怕了?”

  众人笑,继续走去。

  

   情景四    道上观景

  雨停。

  丙:“这雨停了,风一吹,倒令人清醒。”

  甲:“有点冷,凉凉的。”

  苏轼:“如此春色,应该备上酒水。”

  丁:“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

  乙:“(眯了眯眼)这日光,倒使人不想醉啊。”

  甲:“(伸了伸腰)哎呀,真美。”

  苏轼:“(看着那日光)刚刚下的雨不美吗?”

  丙:“(笑)美,遗憾的是真正欣赏了它的,怕是只有苏兄了。“

  丁:“怎么感觉自己错过了一番美景呢?”

  苏轼:“(笑)现在就挺美的,风景,不一直在吗?”

  甲乙丙丁各自笑了,回头看了看,又看了看前方,都哈哈大笑起来。

  丁:“是不是该做一首诗词呢。”

  丙:“这一段路,只苏兄走的潇洒自然,苏兄请吧。”

  乙:“没错,狼狈之人不敢献丑,苏兄此行令弟受益匪浅。望苏兄赐教。”

  甲:“天降甘露,而我却屡次错而不纳,失敬失敬。今后也请苏兄多指教。”

  苏轼:“诸位过奖,还请各位兄台指正。”

  众人继续走去。

  

  情景五  路上吟诵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甲:“哈哈,好!不过应该写上原因啊,最好把我们也写上。”

  乙:“这样就很好,原因嘛,就是因为我们太狼狈,苏兄解疑答惑。”

  丙丁相视而笑,静待。

  苏轼继续沉思一会儿,笑了笑,继续。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众人笑谈而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