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7-12中16坚持分享第727天

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看到孩子的缺点能不能忍住不说?说了孩子改了没有?孩子没改我们会怎么样?继续说。我们再说孩子改了没有?有的家长说还是没改。所以我们就经常说一句话,我嘴皮子都磨破了你都不改。是呀,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不改,家长怎么没想改变一下方式呢?常言道: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们往往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咣咣砸大墙,一条道走到黑。


比如说孩子晚上作业写的很晚还没有写完,家长们就可能着急了。回来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抓紧时间写?每次都要弄到那么晚?早写完早睡觉第二天上课才会有精神呀?我们作为家长可能会这么想,然后就去催早点写完睡了。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往往我们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儿。催促让孩子烦,家长自己也很生气,所以催促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起到效果。但是下次遇到孩子磨蹭拖拉,家长催促模式下意识又开启了。

那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会不会一条道走到黑?比如我们出行去一个地方,在导航APP上输入目的地,选择一条路线出发,结果这条路堵车,如果有其他路线,我们一般会怎么样?是不是会切换路线,重新选择一条道。

那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陷入同样的模式呢?这和惯性思维有关。作为家长,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从父辈承袭过来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怎么教育孩子,耳濡目染多年,这种方法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所以遇到孩子的相似问题,家长往往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很多情况下,这些方法没有多大效果,但是下次仍然会沿用这些方法。

我们现在来学习,就是要打破过去惯有的思维模式,我们换个方法,就像开车去目的地,这条路不同,我们换条路。用心理学的理念来说,就是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意思是说如果方法对问题的解决有效那就多做一些,如果方法对问题解决没有效果那就改变方法。而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仍然以刚才写作业写的很晚为例,家长希望孩子早早写完睡觉。如果孩子听了家长的话很快写完了就说明这个“催”是有效的。如果孩子听了好像没听到,仍然不急不慢,甚或“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可能就说明这个“催”是没有效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尝试换一种方法了。

比如家长闭嘴不催促,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也是一种方法。孩子可能会自己掌握时间写完,尽管时间比较长。孩子也可能没写完就先睡了。孩子要么早睡要么写完,也是一种选择呀!生活本来就是一种选择,孩子们需要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那说明孩子长大了可以直接面对这个世界了。如果选错了呢?选错了孩子也愿意承担选错的后果,对孩子也是一种成长和锻练。这样想想就会觉得孩子们真棒!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时间很晚,他也没有写完,最少没有因为催促孩子让家长和孩子都不愉快也是好的呀!

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无效改变”的案例,一个七年级的男生,写作业拖拉,回到家吃饭、喝水、拉屎、尿尿,杂事一堆,每天要拖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写完作业,有的时候完不成。妈妈采用的是一打、二骂、三吓唬(用爸爸吓唬他),妈妈打骂吓唬孩子,孩子就开始哭,哭完还是完不成作业。妈妈又气又恼又恨,后来妈妈通过和老师沟通,改变了方法,不打不骂了,和孩子制定规则,如果达成就赞美鼓励孩子,慢慢孩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规则、肯定、鼓励是对他有效的。这些有效的行为可以多做。

所以家长的灵活变通是很重要的,遇到孩子的问题,多想几个可能性,多尝试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包括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教育孩子,也是需要灵活性的。这个方法用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有效,用到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也可能无效,所以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法无定法,有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包容和接纳,有的孩子需要父母严厉一些。


那怎么样才能改变呢?四步法。

比如说有一个妈妈,孩子不好好吃饭,很挑食,孩子不吃饭,她就买零食和水果,孩子想吃的什么再吃。所以孩子越养越瘦,很是苦恼,也不知道怎么办?

后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用四步法解决了问题。

1.确定目标

你想要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不挑食,不那么瘦,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强的抵抗力。

2.觉察效果

孩子因为吃了零食或挑食而吃不下正餐,你会怎么处理?

那就不吃了,等他饿了,再给他吃点零食或水果,总不能饿着孩子吧?

这样的方法能让孩子健康吗?

当然不能,孩子不但瘦巴巴的,还常生病。

3.引导改变

你很清楚目前的方法是不健康的,你有想过或听过其他的方法吗?

嗯!也许我该试试让他能把一顿饭吃完的方法。我不能再继续溺爱孩子了,否则将来他身体一直不好怎么办呢?

4.鼓励约定

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是一件很棒的事,你愿意试试看吗?

这位妈妈点点头,给她鼓掌加油。

刚才说的咨询师引导家长,那家长自己如何用这四步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比如说孩子不爱做家务。

1.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让孩子学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会照顾自己和他人。

2.当下自己是什么做的?唠叨、批评、指责、催促等等,孩子有爱干家务吗?没有,油瓶倒了都不扶。

3.你会想到别的什么做法?和孩子制定规则,做家务每项多少钱?既可以锻炼做家务的能力,孩子还能挣点零花钱。

4.当孩子做到了你会怎么做?虽然是有偿劳动,孩子做到了,还是要赞美鼓励孩子,让孩子越来越爱干家务。

在使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行,跳一跳够得着最好,如果目标太大,不容易达成,会比较容易放弃。其他的做法和想法,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比如有一个小升初的孩子,自身没有什么资源,但是他留意到班里有些孩子被调到第一排,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后来他就和老师沟通,将座位调到第一排,成绩有了很大改善。当做到时,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都可以给予赞美和鼓励,将良好的行为固化下来,越做越多。开始可能是一小步,慢慢的就会出现滚雪球效应。

上面所说是我们做一些有效的事情,有时候不做事情也会有效,比如管住嘴、管住手。关键家长要明白“有效”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要什么真的想清楚了吗?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