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法:实践篇》

《非暴力沟通法:实践篇》是一本评价为“◎,很好”的书籍,书中详细的案例对话,对于补充理解非暴力沟通法很有帮助,同时建议到 B站搜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旧金山工作坊的视频,通过对照,深入了解非暴力沟通法的应用。

一、 只有真心付出时才付诸行动。

请只在我们自愿的情况下才为他人付出,千万不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为他人做任何事。如果我们的动机背后有一丝恐惧、内疚、羞愧、顺从或憎恨,那么,千万不要因此而为他人做任何事。否则,彼此都会饱受煎熬。

只有当我们衷心认为,对他人的给予,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份礼物时,再做他人请求我们做的事。

二、 “爱”不是克制自己去为对方付出。

   我们很多人受到的教育是:爱和婚姻,意味着为了对方而克制自己。当彼此的需要冲突时,不敢告诉对方,怕对方误以为不爱她,于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对方付出,或者在沉默中期待对方能够发现并满足自己的需要。

爱,不是克制自己去为他人付出;爱,应该是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用心倾听并不意味着顺从,真诚表达也不意味着提要求,只是表明对于双方的需要,我们同样重视,然后努力创造能后满足双方需要的条件。

三、“是”这个词汇提醒我们正处于评价的静态思维中。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是一个老师”,“我是……”,这些语言中所包含“是”的表达,是一种静态思维,这种无论是负面还是中性的标签,都会影响我们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把自己困囿其中,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

我们应该区分观察和评价,客观的描述事实,譬如我们可以说,“我喜欢一个人独处和思考,与他人打交道时让我感到害怕”等,观察能够让我们发现评价背后的感受,满足我们的需要。

四、 面对“猜谜”游戏,我们应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

当人们只提起某个事物或某个评价,但是却不提任何的需要,对话就会变成一个痛苦的“猜谜”游戏,给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譬如我们说“哇!这个蛋糕好漂亮!”,对方心里就会不断的猜测,她这样说是想我买给她吃吗,她这段时间好像在减肥,怎么办……,当蛋糕变成衣服、车子、房子等其他贵重物品时,我们的心里压力也是节节攀升而不堪重负。

同样的,我们在和他人对话时要作完整的表述,评价之后要提及自己的需要,救他人于“水火之中”。

五、他人说“不”的时候,是邀请我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未被满足的需要。

当他人对我们的请求说“不”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这不是一种拒绝,而是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暗示着他们还有未被满足的、深层次的其他需要,我们要进一步觉察;二是他人把请求听成要求或命令,于是害怕自主权被夺走,需要保护自己,所以即使他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有这么做的想法,最后还是会抗拒满足我们的请求。

六、通过非暴力沟通法治愈过去的伤痛,与自己和解。

治愈与和解,可以通过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进行。治愈的关键是关注当下,即过去的事导致现在的感受和需要,重述故事可以让我们理解当时为什么做出那种选择,但会让自己重新经历一遍痛苦,对于治愈也不起任何作用。

治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理连接。关注由于过去的事,导致此时此刻心里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故事本身或过去的事。

第二阶段:表达悲伤。我们要意识到,由于自己过去的选择,自己现在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

第三阶段:表达过去的需要。了解自己过去做的选择,试图满足的是什么需要。

第四阶段:反转理解。如果我们是帮助他人治愈过去造成的伤痛,只有当对方给予我理解的冲动(信号)时,我们才邀请对方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因为压力感或未成熟的邀请,只会加深对方的痛苦。

七、 理愤怒的四个步骤。

愤怒是一个警钟,就好像汽车仪表盘上的加油灯闪着红光,提示我们没有倾听对方,处于暴力思维的评价中。

处理愤怒的情绪有四个步骤:

第一,发现诱因,即他人的言行(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们生气),是一种客观的观察和描述;

第二,挖掘原因,即我们对他人言行所产生的评价,这是我们产生愤怒的原因;

第三,觉察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当我们与真正的需要连接时,愤怒就会转化成其他的情感,推动我们去满足未被满足的需要;

第四,表达,以“诱因(观察)+感受(转化后的情感)+需要+请求”的结构,向他人表达我们的想法。

八、 通过日记来练习非暴力沟通法。

练习非暴力沟通法,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想怎样与周围的人进行联系,同时通过日记的形式,对每日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

1.记录。每次发现自己评价自己或他人时,把评价记下来,同时记下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什么刺激,即我做了什么,别人做了或做了什么(观察)?

2.理解。独处时回顾笔记内容,倾听内心深处的痛苦,让内心的情感充分自然的流淌。

3.反思。在那种情况下,我应该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法?对方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和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法:实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