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话1018》211—220 作者 向明

211

中国传统社会,既有“民以食为天”“民之质矣,日用饮食”(据《小雅·天保》意即百姓根本,在于日常饮食)的观念,也有“饮食之人,养小失大”(《孟子·告子章句上》之说,以及民间对酒囊饭袋、饭桶的鄙视。自《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以来,主流媒体一窝蜂地制播饮食节目,却无人感叹“人贱之矣”。

212

鲁迅的爷爷是一位死缓罪人,爸爸则是被革去秀才身份、病魔缠身之人。他爷爷周福清原是七品京官,因贿赂主考官为儿子周伯宜谋功名,案发被判斩监候,七年后刑部大赦释放回家,时年65岁。周伯宜为此气恼沉沦,酗酒、吸鸦片。长子鲁迅及弟弟周作人,从小就无端背上了不光彩家族的罪责和阴影。

213

俗语往往能精辟点出一个地方的特色。像东北的“窗花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广州的“蛇虫鼠蚁都是菜,先喝汤来后上菜”;海南的“三个蚊子一盘菜,斗笠当锅盖”;四川的“龙门阵是吹不是盖,当街开展麻将赛”;陕西的“面条像腰带,房子半边盖,唱戏吼起来”;山西的“土里挖洞当房盖”。

214

古人被记载下来的生活趣味和山水情怀,总是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譬如明人吴从先在《小窗自纪》中称:“山上须泉,径中须竹,读史不可无酒,谈禅不可无美人。”“溪上清流梳石发,阶前细雨洗苔衣。”“柳下舣舟,花间走马,观者之趣,倍于个中。”其清新疏朗,字字珠玑;只可叹服,却无法跟进、追随。

215

国人喝酒,不醉不归,也是传统酒文化之一(仅限男性)。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作《兰亭集序》和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名闻天下。但古人另有酒兵之说,意思是酒能解愁,就像兵能克敌一样。据《南史陈庆之传》载:“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216

情感冷漠是中国一大社会病,包括影视传媒虚假宣传;矫情造作现象泛滥;动情言行被嘲笑;无情之人在丛林法则下频频胜出等。看图与读屏时代,又让冷漠加上了肤浅。古人曰:“夫丹青图画,原依形似,而文字模拟,足传神情。”普遍的信仰缺失,让国人由内而外地呈现麻木,文字如何传神?又如何不被封杀?

217

什么叫高一层境界?你说一个画家很像画家,一个军人很像军人,一个女人很像女人,那都是在层面内、没有跳出山界外的说法。《小窗自纪》有曰:“武士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郎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换出一番世界,便成世上不可少之人。”这“不可少之人”的境界,就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218

口耳相传的文化,离不开老人的智慧。非洲谚语曰,一个老人去世,就像一个图书馆被烧毁。美国作家亨利奥尔福德说:“人类是不多的能活过繁殖年龄的物种之一。……在医学上取得进步,从而给了自己变老的机会。”奥尔福德又说:“智慧的关键是知道要忽略什么,知道何时不执著,并熄灭愿望。”

219

网上有人说,我国自古重文轻语,研究说话的很少。其实,看时下央视主持人的表现,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了:假情假意地背台词;自以为是的模式;套路化的模式;华丽夸张的解说;视观众为无物;以及现场互动分寸感、应变能力的严重缺失。主持人还是人吗?在这方面,港台主持人的毛病为何就少多了?

220

欧阳修40岁时,贬官滁州太守,饮少辄醉,认为年事已高,故号醉翁。所谓“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一老翁。有趣的是,他42岁时花眼,“十年不曾灯下看一字书”,总以为“上热太盛”,常闭目“疗眼”,想读书则“使人读而听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书话1018》211—220 作者 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