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笔记》四十二:“月亮”门廊

      一片绿莹莹的葡萄架,一扇独特的“月亮”形门廊,一座带着怀旧感的四间红砖瓦房。这是去年我第一次走进退役军人周纪才家时,这个庭院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趁着今年推进改厕工作的机会,我又一次来到周纪才家。暮春时节的小院满园春色。我即兴应景了一首“打油诗”:人间四月遍地花,绿荫冉冉满农家。正当陶醉沉吟时,但观青藤绕枝丫。

      走在前面的包村干部周三锋问了一句:“周纪才大爷在家吧?”周大爷应声出门,热情的把我们迎进来。“张书记你们来了啊,欢迎欢迎!”周大爷一边笑着问我,一边放下手里拿着的一卷咖啡色丝带。我问周大爷,“王大娘呢?您这是要出去吗?”“你大娘出去卖菜了。待会儿改厕的工程人员要来给我家接通改厕的水路。这会儿,我在院子里给挂果的葡萄藤固定位置,边绑葡萄藤边等那个工程人员。”周大爷笑着说。


      葡萄已经挂果了吗?我还在脑补着一颗颗如绿豆般大小的葡萄籽挤在一起萌萌的样子时,就听到院子里有推车的声音。“老伴儿,你看谁来了?”周大爷说着就帮王大娘把三轮车推进院子里。穿着红毛衣黑背心的王大娘高挑清瘦,和周大爷一样腰板儿直直的。军人的气质也会“传染”吗?

      王大娘伸手拉着我:“张书记,来进屋来说话。”周大爷跟着进屋后,与王大娘坐在一条木质长沙发上。我看着他们家北墙条几上摆放的“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周大爷的“军委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和“光荣在党五十年”两枚纪念章,望着面前两位头发花白、笑容满面的的七旬老人,再看看院子里的那个“月亮”门廊,好奇之心又按捺不住,主动和两位老人聊了起来。



      “周大爷,您家的这扇月亮门廊应该是咱们李腰村独一无二的吧?为什么会在大门后面建这样一扇好看的门廊呢?”我开门见山地问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周大爷看了看王大娘,笑着说:“要说建这个月亮门廊,倒是有两个特殊含义呢。一个是因为我在大西南地区当兵时,想家的夜晚,抬头就能看到圆盘一样的月亮清亮的照耀在大地上。看着洁白如玉的月亮,就让我思乡的情绪渐渐安静下来;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和你王大娘结婚时,家里穷的啥也没有,我们俩白手起家,经营起卖豆腐的营生。你大娘会过日子、精打细算,家里逐渐有了一些积蓄。我们又借了一千多块钱,1993年在老宅子的位置盖起了这四间砖瓦房,东边配了两间厢房,拉了这个院子。为了给辛苦操持这个家的你大娘一个交待,我就特意设计了这扇鲜亮、趁劲(淝河话)的月亮造型的门廊。”


      敢情儿!这个“月亮”门廊还是周大爷的一种浪漫“仪式感”的表达啊!我记得你的好,记得你为这个家的付出与辛劳。为你建起一扇“月亮”门廊,每天看你从“月亮”中款步进出……在周大爷心目中,大娘应该是比月宫中的嫦娥还美丽善良吧!

      我抿嘴笑了笑,接着说:“周大爷,说说您参军服役的那段光荣经历呗!”周大爷谦虚的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义务兵,也没作出啥突出贡献。不过,近年来,国家对咱们退役军人真的很重视。每年“八一”、春节都来慰问;每一次村部召开党员大会,都邀请我们参加。去年,你们市妇联的徐丽主席还来我家慰问呢!”

      说到参军,周大爷更有了精神。上个世纪60年代,为应对苏联的核威胁,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设一个军工厂,将厂址选在了四川重庆涪陵,代号“816工程”。

      1970年12月,年仅18岁的周纪才应征入伍,系54师8040部队125团特种兵。刚入伍的周纪才,跟随部队执行这项绝密的军工工程,来到涪陵山区,开山凿洞、建造军工厂。

      军训期间,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号一吹,周纪才就与战友们应声起床。在10分钟之内完成将衣服穿戴整齐、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刷牙洗脸等规定动作,集合后就开始跑步、锻炼。晚上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学习的内容有《毛泽东选集》和当时党的方针政策,还有背诵毛主席语录等。

      白天的八小时,战友们就开始了凿壁开山工作。周大爷当时就是冲在第一线的“风钻工”。当钻头探索深入坚硬的山石后,发出尖锐刺耳的噪声,周纪才就感到脸上的防毒口罩仿佛“薄纸一般”,在迎面扑来的粗粝碎石前不懈一击。

      那个记忆犹新的下午,同乡战友发烧临时请假,踏实诚恳的周纪才,想到参军的光荣,想到自己在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就抹去脸上的汗水与碎石,毫不犹豫的接下了同乡的工作,挺起军人的钢铁脊梁。为了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整整两天一夜连轴转地工作。这个硬汉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时,终于和同班战友一道艰难地完成了任务。虚脱的周纪才一步路也走不了了,被战友搀扶着,步履蹒跚地挪出山洞。因为这个“高光时刻”,加上思想进步、刻苦苦练、积极上进,周纪才于1972年7月光荣入党。

      1975年初,周纪才所属的54师8040部队125团完成坑道施工任务,奉命撤离涪陵。3月,义务兵周纪才光荣退役。


      周大爷说:“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服役时不怕苦和累,就是为了给国家出一份力,为国家建设做一些微薄的贡献,任何时候想想都值得!咱们村党总支一直都关心着我们这些退役军人,看到我和你大娘干不动了,就联系民政部门,根据我家的条件,为我们办理了低保。我们感恩党的好政策,让我和你大娘老有所依,我们这一辈子虽然平平凡凡,但是知足了。”

      周大爷和大娘送我出院门时,我看了看修建好的水冲式厕所,达到了通水、通气、通电的“三通”标准,后面还挖了化粪池。这个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的建成,将会为周大爷和大娘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让老两口赞口不绝。




      站在院门处,我往北看去,那扇“月亮”门廊将大门与瓦房之间拉开了曼妙的层次感,拉长了院子的纵深,显得别致又神秘。往南望去,满眼的翠绿中,精致的菜园里豌豆、番茄、油麦菜、生菜仿佛比赛着生长,绿油油的一片生机;最显眼夺目的,就是那两行军人“调教”过的葡萄架,它们笔直又健壮,藤蔓结实有力,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与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派笔记》四十二:“月亮”门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