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

我认为佛学可以作两个方面去解读,一方面是一种哲学,它解释的是这是世界的本质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另一方面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它给出了一条超越现象追寻根本的实践指南。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佛学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构成,比如三界、六道、轮回等等,这些不在这里详细阐释。但我认为这不是佛学作为一门哲学的最重要部分,更加重要的是是认识论的部分,也就是人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体验各种现象的。

简单地说,佛学认为人经历的现象是通过六种根器——也就是我们的五官再加上思维——与外界接触之后产生的。我们所看到的树、白云和花花草草都不是完全客观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比如说,色盲的人看到一朵花的颜色就和非色盲的人不一样。但是佛学认为这些现象也不完全是主观产生。这一点我们中国人都很容易理解,你说你看到了一朵花,难道你没有看到它别人就不能看到它吗?不是的。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佛学是唯心主义呢?因为很多人却把佛学中的“万物皆唯心所造”的”心“理解错了,其实佛学里的“心”指的并不是人的思维,思维在佛学里只是心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层次(是唯识学里八识中的第六识),而佛学这里的心——用我个人可能不正确的方式来解释的话——指的是宇宙意识。

因此佛学在解释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那它的核心是什么呢?

是任何现象都没有实体性。就是说任何现象都要依赖其它现象,相互关联,相互攀缘。关于这一点,我不能详细解释,有兴趣的可以去喜马拉雅上听《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大师的解释会更清晰透彻。

那么既然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现象都是没有实体性的,但我们一般人却误以为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人是沉沦到这个世界里的,因为我们认为真实可靠的东西不真实可靠。那么是如何沉沦的呢?因为“无明”和“因果”。(这是我个人的总结,因为我对佛学的了解很浅,与佛经可能有出入,敬请见谅。)

无明就是不清楚,对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根本智,或者说没有正等正觉)。那么因果是这个世界的法则,有因就有果。佛学把这些因果划分为12种——十二因缘,它们环环相套、前因导出后果、后果又再成为前因导出下一个果,一共有12个环节。那么无明是这十二环节之首,也就是说无明是因果链条中的第一环,它引发了后面的种种行为、感受等环节,一共形成了我们世界中的现象。所以说“无明”和“因果”导致了人对世界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产生了苦海。

那请问施主如何回头?从无明开始回头,因为根据十二因缘,如果没有了“无明”这个首因,那么后面的因缘链条也会一一解锁,最终因果链条被打散,人从现象中脱离了苦海。当然在佛学中脱离苦海是有过程的,因为之前的因果导致的“业力”还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先不讨论这些枝节,回到核心的地方:问题首先是,如何解决无明?

针对这个,佛学提供了一种指南,而且是一条实践的道路。

禅.jpg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1 佛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