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专家和新手之间的较量

                                               ——引自《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二章“专家和新手的差异”

       一直都比较好奇,为什么专家能被称为“专家”,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成为专家,专家和非专家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第二章内容。

       读完之后,给我最有感触的是专家也不是啥都行:

       1.专家专业知识,教学不一定行。专家有大量的知识内容,但是他们不一定能够将其传授给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模式。不是像我们所想的一样,只要跟着专家学,就一定能学到好多东西,搞不好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专家。但事实上,专业知识有时对教学是有害的,因为许多专家在教学过程中,会单方面的认为这些知识是简单的,默认学生都会,从而忘记了学生学习的难易、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专家也不是啥都行。

        2.专家有时在解决问题方面耗时会比新手多。知识提取的能力分为三个层面:费力、相对不费力、自动化。我们总是认为既然是专家,肯定解决知识方面的问题,要比其他不是专家的人要快速一些。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专家顺畅提取知识,他们会试图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去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新手则是专注于解决这一问题,从这个方面也表现出了专家和新手之间的不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会包含一些子过程,就是从顺畅提取知识到自动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不要过分追求速度,还要进行深刻思考,问题提出就一定有它提出的原因。

        3.还有两个概念,我认为成为终身学习者非常有帮助,第一个是“适应性专业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时,要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的新情境保持弹性和适应性的学习,才能更有目的性地学会知识、应用知识。利用原有的知识,单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只能保证自己是不退步的,但是反过来思考,别人都在进步,而你只是保持不退步,对于别人来说,你还是退步了。所以,我们要精益求精,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更好。学会弹性地处理新情境,学会自己教自己,才能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第二个是“条件化知识”, 所谓条件化,是指不仅学会所学的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知识在什么情境下有用,即把知识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头的中形成一个"如果.......那么......"的认知结构。我们学习知识最单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不仅是学习知识,还要把知识运用到合适的情境中,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读了本章,收获颇多,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