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缘何职业倦怠?

近期我一直在思索,教师最怕的是什么,教师煎熬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原因一定有许多种,比如工作压力大,工资不高,管理制度不合理、学生太笨……很自然的我把这些理由统统归为“外因”,然而外因之所以看起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定是因为“内因”。而内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应该是失去了对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美好的牵引。然而,做为教师,我们却失去了对学生的兴趣。我们的眼里只剩下了问题、错误,我们的眼里只有考试的成绩和各种学校检查,我们用严厉的语气命令孩子认真打扫卫生,我们用厌恶的表情斥责孩子忘记带作业,我们看不惯他们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玩耍的声音一大,我们就赶紧制止,操场上一出现孩子的身影,我们就赶紧将他们“抓”回来,放在教室里,坐在板凳上,爬在桌子上……发呆,我们都不顺眼,恨不得让他们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用来看书、学习、练字……我们仅仅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手,这必然影响了我们的心情,我们开始心烦意乱,看见他们就觉得讨厌,慢慢的我们开始厌恶学校,厌恶上班,厌恶这份工作,我们认为教师真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我们认为班主任更不是人干的。

我们把孩子当成争分的工具,我们要求他考试必须考高分,我们要求他们必须把卫生打扫干净,否则扣了分为班里丢脸;我们要求他们下课不许打打闹闹,不许这样那样;值周教师课间也在各班内转悠,看看哪个班的孩子闹,哪个班的孩子说话不文明。班主任每天心惊胆颤,我们在恶性循环和提心掉胆中更加厌恶工作,于是便把气一股脑的撒在孩子身上,根据“踢猫效应”,班里稍有些顽皮的孩子,都变成了“可怜的猫”。在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坏情绪中,我们心力交瘁,我们开始想要“破罐子破摔”,拿起书本就开始跟自己说:我讲我的,他们爱听不听。我们把孩子当成了影响自己恶劣心情的“敌对分子”,影响班级荣誉的“破坏分子”,我们开始麻木了,考不好也无所谓,卫生不干净也无所谓,不穿校服更无所谓……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职业兴趣早已消失殆尽,我们早已找不到初为人师时的那种快乐与兴奋,那种沉浸与执着。一切都无所谓的情绪开始蔓延,想想真是可怕!

因此,我告诫自己要时常保持对孩子们的兴趣,因为每一年他们都会有新的变化,他们可能突然“开窍了”,他们可能开始阅读了,他们可能偷偷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找到“安宁”了。即使有一天他们都没有什么新变化,我们也要试图让他们发生变化,当发现他们情绪低迷时,我们需要给他们讲个笑话;当发现他们学风不好时,要开始思考,是不是给他们鼓鼓劲,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我一直觉得,心需要宁、需要静。静下来,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得多起来,不过是孩子,天大的错可不需要我们着急跳脚,不需要我们吹胡瞪眼。想要改变你心目中孩子的形象,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境,重燃起对这份职业的兴趣,对孩子们的热情,你一定会豁然开朗。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缘何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