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

前几天读了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对于这本书,很久以前大略听过故事梗概,到现在只记得是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迷宫里找到了一大堆奶酪,每天安心享用,但有一天,突然发现奶酪没有了。然后发生了一些故事。

        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讲述浅显故事的童书,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读这本书,一直到最近,一位让我很信赖的朋友隆重推荐这本书,并且说这本书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撞击,一定要推荐给我看一下,甚至把书带给了我。于是我的好奇心也来了,偷了一个午睡时间看完了这本小书。

        不敢说我也有像朋友那样直击内心的感触,但小小故事中映射出自己的影子,也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想摘录几句书中富有深意的话,来跟大家分享故事以及我的感受。

        一、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

        故事中,当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费了好大劲儿,跑了好多路,终于发现了大堆奶酪并且每天安心享用时,他们都感受到了大快朵颐的幸福。的确,足够的物质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获得基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正如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挣得一笔固定的财产,换来一个安稳的家庭,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拥有这些东西,我们才能更安心地生活下去。

        二、经常嗅一嗅奶酪,这样你才会知道,它是否依旧新鲜。及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有助于你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

        这是本书给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相比于陷入安逸和傲慢的小矮人哼哼唧唧,小老鼠嗅嗅匆匆虽身处幸福中,却依然保持每天嗅嗅挠挠,检查奶酪站和前一天的不同,做到心里有数,这正是及早注意细小变化的体现。变化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发泄情绪的时候职责对方——你变了。没错,Ta变了,谁又何尝没变呢?人在变,奶酪在变,工作生活财产都在无声无息地发生着改变。人生的巨变谁都能清醒地意识到,然而,大多数巨变都是那些日常的小变化一点一点积累而成,在特殊的场景下才爆发的。因此,面对每天的细微变化,我们都应保持一种对现实变化的清醒认识,并做好某一天发生巨变的心理准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被变化打得措手不及。

        三、你越觉得奶酪重要,你就越想留住它。

        的确如此,回头想想,面对那些我们所珍惜的人和物,往往在它们暂时离开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绵长的痛苦。我们会因Ta的离开感到伤心难过,每天想着Ta有多么好,没有了Ta我该怎么办,甚至处心积虑地想要留住Ta。可是,那些我们拼尽全力留下来的人和东西,不是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我们并不希望的样子?为什么呢?我想,我们那样声嘶力竭的挽留,对对方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久而久之甚至会转变成一种束缚。抓得越紧,抓住得越少。面对这样的变化,何不放轻松一点,任其飘来荡去,我自悠然自得。

        四、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我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我们甚至不愿意承认,我们内心深处对变化的惧怕。人总容易下意识地回避自身的弱点,何况是变化这种需要我们随之做出调整的事件。人脑是一台极易趋于习惯的机器,一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反应模式,就不会轻易改变,面对外界的变化时,我们会意识到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会不自觉地希望找回曾经的稳定状态。

        当然,适度的恐惧有助于防止我们冲动行事。但更多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畏缩不前,是否同样源于这样的恐惧呢?此时的恐惧是否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了呢?

        想想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时刻,上台演讲之前,第一次和女孩子约会时,工作后上班第一天,家人生病住院时……所有这些时刻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我们处于一个相对明显的变化节点,此时我们会紧张或恐惧,对自卑内心的恐惧,对即将到来的未知的恐惧,对不可预期的坏结果的恐惧。这些恐惧告诉我们,变化不是一件好事,这些恐惧加剧了我们内心的恐惧,也加深了我们对维持现状的依赖。于是我们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

        换一个角度思考,变化本身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可否认,有些变化的确会让我们感到伤心难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当面对这些不好的变化时,我们的恐惧最深。然而恐惧并没什么卵用,与其地陷入无尽的恐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还有一些变化无所谓好坏,比如第一次约会。面对这种变化,恐惧同样于事无补,甚至可能对我们接下来的事情造成干扰和破坏。我们都清楚,该做的是努力去做就好了。

        恐惧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而已,当感受到恐惧已经阻碍到我们去做该做的事情时,一定要勇敢地将它一脚踢开。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出舒适区,走出温水煮青蛙的困境,有机会感受到更多的人生风景。

        抛开恐惧,勇敢去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