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读书: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如何读书?

本周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第二部,读到曾国藩最喜欢的儿子曾纪泽,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读书天赋,九虚岁就可以做“史论”,十一虚岁可以写四言诗,还是有难度的上古诗体。但是曾国藩却让他20岁才开始练习“八股”,学的时间也很短,由此他古文写的很出色,八股文却很平常。因为曾国藩不愿子孙当大官。

曾国藩身为官场中人,对官场的势利和虚伪深有了解。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混到的是些微功名利禄,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所以曾国藩一直说科举一事“误人太深”。

01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一生快不快乐,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在于你找没找到心灵的归宿。读书重在明理,只有明理,才能快乐,所以他多次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什么是君子呢?“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赴约。此君子也。”君子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快乐和内心宁静的人,这些快乐和宁静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把人生目标定位成为君子而不是大官,这样的话,他不仅对儿子们说过,也对弟弟们说过。他曾多次在家书中对几个弟弟说,人生要做多手准备,要想好科举不成后做什么。如果能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间知识分子,从读书思考中得到单纯的快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甚至不从事“士”,而是从事“农工商”中的任何一项,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儒家的孝悌精神,让家族上下和睦,温饱有余,就不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02
那如何读书呢?曾国藩是这样做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他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然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除了第四条“读书不二”,其他的11条对今天依旧很有价值。今天提倡平行阅读,可以同时阅读好几本书。

03
曾国藩: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初到京师时,未免六神无主,导致心神不宁,于是发奋立志,改名国藩,暗寓“为国藩篱”之意,以实现“澄清天下”的宏愿。并做《五箴》以自励:立志、居敬、主静、谨言和有恒。

曾国藩不仅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而且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因为有了修齐治平的宏志大愿,才有了后来曾国藩历经乱世、再造中兴的辉煌事功。

我们普通人读书也许更多的是“修身与齐家”,把这两点做好了,也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说读书: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