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笔记(51)要使知识活起来。

读苏笔记(51)要使知识活起来。

1、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取获得新知识。

2、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的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的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3、这样"倒知识"的学习,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4、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5、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得新知识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艰难。

6、应当努力做到是知识,即使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7、要让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迅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

8、没有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感的、审美的发展。

9、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的世界,并且认识其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10、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它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

11、你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

12、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把已获得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变成思维的工具的问题。

13、对于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我们追求的是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不是背诵的积极性。要使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的情况下,不断的发展。

14、能够教的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的获取知识,这正是高度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5、获取知识一一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的各种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问题。

l6、你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孩子们十分明确地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就是说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幸运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17、在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18、我们的任务正是在于:让学生一边感知教材,一边探寻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知识才会变成有意识的被思考和被理解的东西。

19、哪些东西是要讲透的,而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的诱饵。

20、在学生的意识里已经产生了疑问,接着你就要努力做到,从学生原来已经获得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挑选出回答这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这种挑选,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不懂的不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

21、此外还要注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对于那些最消极的和注意力最差的学生,应当用各种方法吸引他们开动脑筋工作。方法之一就是布置题目让他们独立工作,让他们把一切好好地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笔写下来。

22、在讲课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正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头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注意监督学生的脑力劳动。正是在这些理解教材道路上的“监督点”上,教师应当以这样和那样的方式进行检查:我是否把要给予他们的全部东西都带到了这个点上。

23、当我教给学生新知识的时候,他们是从“知识仓库"的哪些角落里,提取和利用自己的储备的,在这些“监督点"上进行检查,是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苏笔记(51)要使知识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