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探索自我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不谈理性的可视化思维,就谈谈这两天感性的思考。

由于前几天写字用力过猛,小澡哥不幸中招感冒了,休息了好几天。这让我有时间反思身体、生命、疾病、自我等关于人的基本问题。


1. 五项基本活动

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五项基本活动,即生育、生存、生产、生活和生命。生育是人类繁衍后代、维持种族延续的要求,也是生命活动的开始。生存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即人们常说的温饱问题。生产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与忙碌的工作(即business)相关,也是体现生命意义的活动。生活是人类闲暇活动的重要部分,“好好活着”寄托着人们对生命的美好期望。生命既是生命活动本身,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生命质量与个人的自我省思密切关联。

在当下中国社会,强调“生存”的时候特别多,不仅年轻人常说“我要生存”,甚至有一段时间政府也宣称生存权和发展权构成了人权的全部。相反,我们往往忽略了更为本质的生命,虐待生命、随意残害生命的新闻事件在中国社会时有发生,恰恰说明这个社会生命教育的缺乏和对生命的不尊重。

生存重要,但生存远远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几乎人人都懂得一个粗浅的道理:“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绝不是仅仅为了吃饭。”如果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人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是为了做出贡献。这种价值和贡献一定是为了他人(比如顾客、用户、组织、家庭、社区、社会、国家等),而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否则,就很难称得上是“生产”了。生产活动是一种business(可以理解为商业,也可以理解为事业),意思就是说:人从事生产活动时是忙碌的,是劳累的,但人们从生产过程中不仅收获到维持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报酬,还收获一种达成挑战性目标后的快乐感、做出贡献的意义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由此,年轻人应该把目光更多放在生产方面,而不是生存上面,做一个创造更多价值和贡献的人,这时生存自然不成问题,那就去挑战生活和生命的更高目标吧。


2. 身体、自我与中医

平时,我们都不太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生病之后,我们才会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当我们的身体恢复之后,我们就会再次忘记身体,把精力投入到我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在生病之后,才知道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工作,什么时候应该放下,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我自己往往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更不用提切身实践了。

我经过这次生病,深深地懂得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要认识自己,一方面要认识精神方面的自我,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身体方面的自我,要做到这两点,至少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入手:

第一,要读点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极大、流行极光、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可见,我们不能脱离存在主义哲学来谈自我问题。而且,存在主义哲学与自我管理是不谋而合的。读一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理解管理学中的时间、目标、意义等概念有重大启发。

第二,要学一点医学,特别是中医知识。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就不能不学习医学特别是中医对身体健康的认识。过去,中医不是职业化的医事活动,而是读书人、文化人知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张仲景曾说,读书人必须承担起“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责任。孙思邈也说过“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是自己生命的健康责任主体。为了承担起这份健康主体责任,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质量,我们必须要懂一点医学知识。

第三,要学会用系统思维来看待身体健康问题。人常见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逻辑思维、平面思维、整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平时强调的可视化表达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平面思维和整体思维,创造性思维谈得不多。就我们的身体而言,西医强调线性的逻辑思维,重视因果关系;中医强调整体思维,重视把身体、情绪和环境结合起来看待身体健康;心理学则强调情绪对身体和思维的作用,重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把西医、中医和心理学(特别是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综合认知、器官、系统(指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情绪、家庭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看待我们的身体,形成一种系统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归生命,探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