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作者结合了自己的心理临床实践经验和童话故事《柳林风声》中的动物故事,写下了这部长编小说,小说的整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的过程,书中的精彩内容大多源于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心理咨询师的一些问题和引导。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苍鹭先生以提问为主,不断地引导来访者蛤蟆先生找出内心的声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重新建立自信并获得重生。

蛤蟆先生是一个富家子弟,他的祖父创办了一家酿酒厂,生意如火如荼,后被其父亲掌管,继续把酿酒事业发展壮大,严厉的父亲对蛤蟆先生要求很高,常常处于典型的“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蛤蟆先生的童年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焦虑情绪居多,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当中,这样的童年经历对成年后的个人成长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直到他的父母离世之后,他也还处于这样的“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当中,长期缺乏自信,总认为“别人是好的、自己是不好的”,不懂得释放愤怒情绪,也就容易患上抑郁症了。


患了抑郁症的蛤蟆先生在庄园里过着乱七八糟的生活,对所有事情缺乏兴趣,找不到人生目标,生活过得一地鸡毛,朋友们让他去看心理医生。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于是,故事展开了……

咨询师说:“类似的这种心理咨询都是自发的,如果不是自发的,我就很难和你建立合作的关系。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的感觉非常糟糕。最高为10,代表你非常愉悦。你觉得自己处在哪个位置?”


经过10次的心理咨询,蛤蟆先生不断地从咨询师的问题中找到答案,而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却极少以老师的身份作出教导,也没有直接给他答案,咨询师仅仅是不断地提问、引导,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感觉怎么样?”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让蛤蟆先生认识到自己的童年是如何影响长大之后的处事风格、认识到整个成长过程是如何归因的、往后又是如何作出改变以至于亲自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蛤蟆先生的心理状态渐入佳境,慢慢地从刻度1升到了刻度9,整个人变得自信满满,摆脱了长期的“儿童型自我状态”,进入到“成人自我状态”当中,认为“别人是好的、我也是好的”,从而获得了新生。

在最后一次咨询和道别过程中,咨询师苍鹭先生还声称:“在咨询中,学习一直是个双向的过程,只是彼此学到的东西不同。”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心理咨询过程,读者可谓是身临其境,花很少的时间便可体验这整个心理咨询,不管读者是否带有抑郁情绪,均可从书中学到很多经典的心理学知识,诸如“共情”、“移情”、“共生”,以及刚才提到的三种自我状态、四个人生坐标。


这本书不仅仅是入门级心理学教科书,也将会是大众了解心理学、了解心理咨询的教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