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人在旅途(三十七)

图片发自App

 

2003年秋季的一天,一位学术权威者莅临本地区调研、指导农村教研工作。

程实老师陪同领导调研。

第一天,深入到了市直五所小学,其中包括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是程实老师教学成长的地方,之前一直做实验课题,而且是省级以上的课题,他对学校的实验情况比较了解。再一就是,现在的实验小学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一五重点实验课题。

在实验小学里秦校长接待了大家。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实验情况,接着,大家看到了学校的实验资料和一些有效的数据。第四节课时间,学校又把实验老师集中起来,召开了座谈会。

会上,多次承担实验观摩课教学的房老师谈了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第二天,大家深入乡下进一步调研,了解农村学校对新课程的实验状况。走进了近十位老师的新课程课堂。在与老师座谈中

,程实老师了解到,《教学参考》书中虽然有一些配套的教学录像,看来很好,但是,农村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使用,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图片发自App

  领导当场表态说,这是个问题,应当加大农村学校的设备投入。

她表示,一定会向上级反映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

对于农村学校的现状,程实老师早已了如指掌,不过,他对农村教研充满信心。

一个月之后,程实老师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试教通讯》一份有关农村教研的约稿。

在《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程实老师写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农村语文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参、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等,这些课程资源,一般农村学校都有,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些资源。除此之外,开发、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应做到:

1.以教材为蓝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语文,使语文与生活脱节。课程改革,虽然还把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仍要利用,但不唯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语文向课外拓展延伸。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语一年级下册是围绕专题组织内容。课文的第一组是围绕“美丽的春天”,该组把各项内容完整地组合成一个有机体。学习了这组课文之后,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仅局限在课本里,而要作课外延伸。语文教师可让孩子们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

学习语文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学科要与其他学科沟通。当学生走进生活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举行班会。如:“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我会讲春天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春天:“春天来了,我要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春耕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唱、跳、背、画、讲、看,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图片发自App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又一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好胜心切的心理特点,适时组织竞赛活动。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正体现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上。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要限一定的量,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可让学生一天记住一个成语或格言警句,几周举行一次“成语积累挑战赛”,选出擂主。这样,日积月累,一个学年下来,积累的成语就多了。还可开展讲故事比赛,选出故事大王。为了通过讲故事比赛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采用讲课外故事加分的办法。

3.以教师的多角色为导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教师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实行包班制(一个年级或者两、三个年级的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来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种角色的组合,即多元角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方面都得到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

图片发自App

二、开发和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低年级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语文,语文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如:“你今天学了什么?”“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你能不能把今天学过的课文背一背?”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口语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都要提醒家长注意,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就可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城里的孩子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报刊等,而农村的孩子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学生可通过收集化肥袋,认识“氮、磷、钾”,“碳酸氢铵”,“尿素”;收集粮食,认识“面粉”,“大米”;收集种子袋认识“种子”,“小麦”,“玉米”,“高粱”。学生的识字欲望增加了,看到实物“水桶”就问“水桶”该怎么写?看到实物“扁担”就要想“扁担”二字是什么样子?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围绕“温暖的家庭”这一主题,用三字经形式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家爱我,我爱家。”教师可将传统的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

三、开发和利用村镇的课程资源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小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语文知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了文明、和谐、孝敬等;从对联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字,而且积累了许多成语,“吉祥如意”“万象更新”……

2.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节日,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语文素养。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物。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发愤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有位老师告诉我,她带领学生到林州市烈士陵园扫墓后,一位学生动情地告诉她说:“老师,我认识了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认识”一词用得多好啊!

此外,农村还可以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课程资源。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图片发自App

程实老师的文章在《试教通讯》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农村教研的大讨论。

给程实老师约稿的是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责任编辑郑宇老师。

(河南省林州市 张贵栓)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研人在旅途(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