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感悟心得


西方哲学史的第一篇,叔本华晚年的著作《人生的智慧》。其实严格来说这本书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更多的是作者到达晚年之后把生活的经验及感悟再加上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统一和提炼。便有了这本充满人生智慧的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述这本书的话:此书解释了“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其实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如何尽可能的让自己生活的舒服与幸福些。总之,这可能是一本刷新我们三观的著作之一。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一些摘要与心得,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去亲自翻阅这本书,相信大家会感悟颇多。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

(1)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外貌、气质、品格及精神智利等。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所有意义上的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展示的样子:如名誉、名声、地位等。

首先每一个人到底活在怎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我们的主体部分就是我们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变的,因此在人一生中,尽管外在不断变化,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我们能够得到多少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性格所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能力的界限尤其决定性的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那么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

由此看出,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取决于我们的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所以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力,提升可以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为我们的精神力赋能。

除了精神力外,健康也是我们人的自身需要注意的,一个健康的乞丐可能远比一个染病的君王要幸福。出自完全健康和良好体魄的宁静与愉快的脾性。是任何地位、财富都不能代替的。

别人对你不能予夺的东西,其重要性明显高于他人所占有的财务,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

那些过分丰裕的财富,对我们的幸福帮助不大,所以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到快乐,因为这些人没有真正的思想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没有对事物的某些客观兴趣。所以,人的自身对人的幸福而言比人所拥有的财富重要的多。


第二章  人的自身

一个人本身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他自身所具备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一个人的自身个性无论何时何地都伴随着他,他所体验的一切都染上他个性的色彩。无论经历何种事情,他首先感受到的只是他自己。

因此,对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和关键作用的,是我们自身的好处,诸如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快乐的性情,愉悦的感官和健康良好的体魄,一句话: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

扰乱人们的不是事情,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只要我们保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快乐的源泉。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大的愚蠢就是牺牲健康,无论是为了金钱,晋级,还是为了学问,名声,为了肉欲和片刻的换娱而牺牲健康,就更是愚不可及。我们更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这种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外面寻求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能够让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可靠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卓越的精神思想会导致一个人不喜与他人交往。

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贫乏的思想和总体的平庸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与此相应,人们辛苦挣来的闲暇,就是人一生的果实和收获,因此这闲暇让人能够自由的享受自己的意识和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除此闲暇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常人考虑的只是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

但是,常人在获取生活快乐方面却寄于身外之物,寄望于财产、地位、妻儿、社交等;他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就寄托在这些上面。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失去这些东西,或者对这些东西的幻想破灭,他的幸福就烟消云散了。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和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越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自己的身上越能够找到乐趣的源泉,他也就越幸福。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一个人的自身拥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幸福源泉。

幸福属于那些自得其乐的人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现象

要是太过看重别人的看法,那就是太抬举他们了,据此,正确的评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脾益。每一个人首要是活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中;因此,我们现实的和个人的情况,对于我们幸福的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

但是我们看到,人们毕生不息奋斗、经历千难万险所争取的几乎一切,最终目的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但是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看的太过重要是人们普遍犯下的错误。这些愚蠢的做法人们称之为“虚荣”,说明这种努力和追求所具有的虚幻和空洞的本质。从上面的论述可以轻易看出,这种虚荣为了手段而忘记了目的,与贪婪同属于一类性质。

我们无论做上面或者什么都不做,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是来自这方面的忧虑。因为这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以及所有的那些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根源。一旦不再担忧和指望别人的看法,那奢侈、排场十之八九就马上销声匿迹。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担心、烦恼、操劳、愤怒、恐惧等其实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与上述那些可怜的罪人所作所为同样荒唐。我们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同一根源。

很明显,既然我们的幸福主要依赖我们平和与满足的心情,要增进我们的幸福,再没有比限制和减弱人的这种本能欲望更好的办法了。我们要把这种欲望限制在一个理智的、可以说得过去的程度,而这或许只是现在的程度五十分之一而已。

幸福是欲望的暂时中止

名声总是逃离追逐它的人,却会尾随对它毫不在意的人,因为追逐名声的人只会投合自己同时代人的口味,不在意名声的人却抗拒这种口味。从幸福学的角度看,名声只是喂养我们的骄傲和虚荣心的异常稀罕、昂贵的食物,除此之外,它就什么都不是了。但大多数人都有过度的骄傲和虚荣,虽然他们会把它掩藏起来。不管怎么说,或许那一类理应获取名声的人,其骄傲和虚荣才是最强烈的。

无可争辩的事实却是:名声只是一种次要之物,它只不过是人的优点和价值的映像、表征、回音,并且能够获取赞叹之物比赞叹更有价值。所以,让人们得到幸福的并不是名声,而是借以获得名声的东西;让人得到幸福的是产生这些优点和贡献的思想与能力,不管两者的性质属于道德方面或智力方面。

世上只有唯一的补救之法,

但它却无比困难;

愚人必须获得智慧,

但这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的,

他们也不会懂得事物的价值。

作出判断的只是他们的眼睛,而不是脑袋,

他们赞扬微不足道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曾懂得什么才是好的。

                                                                                         ————《两只狗》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泛论

真理在于:所有的快乐,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假如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无恙,只有一小处地方受伤或者作痛,那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只会集中在那疼痛的伤处,总体舒适的感觉就会因这一小处伤痛而烟消云散。

上述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意欲的满足总是某种否定的作用,因此不会直接被我们感觉到,顶多只以反省、回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确实肯定的,因此,这种状况会明确表示出来。每一快感的产生其实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释放。所以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这条规则教导我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而是尽可能的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所谓“幸福生活”应该被理解为“比较少不幸的生活”,生活并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让我们忍受和克服。因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缺少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达到这种既没有痛苦又没有无聊的状态,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因为其他一切都是虚而不实的。

快乐只不过是一场梦幻,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至于互相干扰。许多人太过活在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也有的人更多地活在将来,他们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人。

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而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的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过去,我们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郁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身以至破坏现在。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赶走了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的糟蹋它。

“我从不寄托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实就是说: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得期望和要求,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今天只有一次,永远都不会再来,但我们误以为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我们忘记了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会独处,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有助于我们幸福的最有用的素质,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因为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因为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连接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生活在社会人群中必然要求人们互相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是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他才是自由的。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他就越孤独,更确切的说,这是根上如此,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想法,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成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真正的内心喜悦和完美的心平气和,这是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

率先进行自我约束,以避免以后的外在约束是相当明智的。给我们的愿望设定接线,克制我们的欲望,压住我们的愤怒,永远牢记;许许多多值得羡慕,值得追求的东西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许多祸患必然降临在我们的头上。也就是说,“放弃和忍受”就是我们的准则。

我们要对我们的想象进行控制,并不要让想象力介入思考,因为想象力无法对事情作出判断,只会带来清晰的图像,毫无益处的扰乱我们的情绪,并经常是徒增痛苦。因此,夜晚并不适宜思考严肃的,尤其令人不悦的事情。早上则是思考这类事情的恰当时候。早上适合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和创造,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体力上的。

我所建议的要控制住想象,还包括不要让其他把自己曾经遭受过的不公、羞辱、轻视、损失等重新弄出栩栩如生的图像,因为这会重新刺激起我们已经沉睡了的愤怒、怨恨及其他憎恶情绪。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更应抱持一种尽量平实,求是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他们。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要在这世界上生活顺当,具备相当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是做好的:预见能力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和损失,宽恕则免除了吵架和争斗。因为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无法改变自己的道德性格、认识能力、等等。这就是“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这句格言的含义。

我们无法看到超出我们自身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其他人身上只能看到与这个人的自身同样多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这是因为没有思想的人是无法看见别人有思想的。因为他们的意欲远远的压倒了认识力,他们那微弱的智力完全服务于意欲,甚至片刻也摆脱不了意欲的控制。

因此,适合我们与之深交的人非常稀有,我们应该尤其小心注意不要与低级、下流之辈太过亲近。假设一个人认为我需要他更甚于他需要我,他就会马上觉得我好像从他哪里偷走了某样东西,就想获取补偿,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与人交往时的优势全在于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对方,并且让他们看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应该不时地让每个人感觉到我们是可以没有他们的,这样做会增进友谊。

取悦我们所必需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

一个人可以忘记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他的本性。这是因为性格是绝对无法改变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为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由于此原则,一个人在同样的处境下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我们不可以期待一个人在形势改变了以后会像以往那样做出同样的事情。因此,假设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在我们设想中的处境如何作为,我们千万不要以这个人做出的许诺和保证作为凭据。这是因为就算假设这个人是出自真心许下诺言和保证,但他现在讨论的事情却是他并不了解的。

一个人渴望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精心打扮,假装和自夸具有某种素质,其实就是承认自己并不具备这种素质。不管一个人冒充拥有勇气、学问或者是思想,还是吹牛、有钱或是地位,我们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正是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为如果我们真的拥有这方面的素质和长处,那就不会想到去显摆和装模作样,而是对我们的这份拥有心满意足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谊,只是做得尽量逼真和自然的显示尊重和友谊的表面功夫。不过,我认为一条诚实的狗摇尾巴示好,比人们那些表面功夫有百倍之多的价值。真实不虚的友谊有这样的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不带利害关系的感同身受。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联系当然主要是建筑在各式各样隐藏的自私动机之上。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我们恰逢某一巨大不幸,或者向别人毫无保留的透漏出自己的某些个人弱点,更能确切的使别人得到好心情了,多么典型的例子!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职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你的敌人不可以知道的东西,都不能告诉你的朋友。

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且牢记在记忆里,目的就是据此确定这个人的价值(起码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相应制定出对这个人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要永远深信这一点: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一旦忘掉了一个人的某一劣性,就跟扔掉了我们行库挣得的金钱一样。这样,我们才不会与人过分亲密和与人结下愚蠢的友谊

“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说也不信”则包含了另一半。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我们对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抱持的态度

人生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构成始终都是同一样的要素。人生归根到底还是同一样的人生。生活仍然就像糖果一样;尽管糖果的形状千奇百怪、颜色五彩缤纷,但都是由同一样的糖果浆做成。

一位古老的作家相当确切、中肯的说过,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精力、力量、时运。我相信时运至为重要。这是因为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时运-顺运或者逆运-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抛老远的距离。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的不断变化,所以,面对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想象到相反的一面。也就是说,在幸福的时候要想象到落魄、从信任和忠诚看到背叛和悔恨等等;反之亦然。这就是真正的处世智慧的永久源泉,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反复无常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理由,只有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一个精明的人其实就是不会被永恒不变的表面所欺骗的人,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即将往哪个方向变化。

发生的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是必然发生。

认识到事情是不可避免和必然发生这一真理以后,心灵会感受到抚慰和安静。谁要是深切、完全地明白这一真理,就会首先愿意作出自己分内的努力,然后也甘心承受自己必须忍受的痛苦。对于我们的幸福而言,勇气是仅次于聪明的非常关键的素质。

就算世界倒塌了,

面对废墟他也毫不气馁。

所以,他勇敢的生活,

英勇的迎着命运的打击。

                                                                                         ————《卡米娜》

(在欲望和恐惧面前)不要让自己失去沉着和宁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的智慧》感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