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胸存千壑诗意来——山水画家余晓庭印象

        匡庐一望始开怀、烟山云树霭苍茫……一走进《金秋的喜悦——余晓庭中国画作品展》,庐山的云蒸雾涌,松柏遒劲、泉涧交汇、叠瀑飞泉跃然纸上。

        为期一个月的《金秋的喜悦——余晓庭中国画作品展》于近日落下帷幕,此次画展展出了我市知名画家余晓庭近几年创作作品中的50多幅精品。

        真诚低调、谦逊内敛,是余晓庭给人的第一印象。余晓庭擅长水墨山水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九江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社员。已过天命之年的余晓庭,自幼就喜欢画画。从小就在庐山长大的他以纵览秀美匡庐一年四季的变化。交谈中,他屡屡称“自学而未成才”,是九江的一草一木、庐山的灵山秀水启发他无穷的灵感,所以用笔墨抒发故乡芬芳,已经成为他画作的一种“天性”。

     

      从小就展露绘画天分的他,年纪轻轻就拿过多项全国大奖,如1992年作品《匡庐人家》参加中国美协、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暨装裱艺术”研讨会,中国画大奖赛荣获一等奖。2001年作品《高原情》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荣获优秀奖。2004年,余晓庭从九江化纤厂调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美术教研室,转身为一名专业的中国画教师。

        在余晓庭眼里,画画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行动。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潜心作画,始终是用一种自乐、自得、自傲的初始心态伴随自己。他告诉记者,画山水画更能使创作者心静如水、心胸豁达、游目骋怀,既可感怀古今,又能感怀自然。在创作行笔时,如高山坠石或如行云流水,真可谓妙不可言……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有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意为画家必须到大自然中深入体验,才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几十年来,写生也几十年。余晓庭通过细微观察加深感受。观景,选景,造景,他精心构筑,用画笔与山水对话,将万水千山揽入怀抱,装入胸中。余晓庭说,在庐山许多年,庐山就是他的老师,大部分的灵感都来源于庐山、取材于庐山。中国画的不同表现方式和技法能表现庐山的山水特征。余晓庭笔底的庐山,不只是欣赏高山险峻,或者飞流直下的雄奇壮观,更多的是深层次悟透山水的内涵,而不是草草描绘其山形水影。容千山万壑于笔下,蓄万种风情于笔端。正因为胸中有千壑,他才能够在泼墨的时候笔底万峰来。

       

      为了让画里和画外的修养并重,余晓庭还格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余晓庭认为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书与画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的层次上欣赏书画艺术,意在笔墨之外的文人画和高度抽象、流动的书法点划结构,都需要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修养。

      著名画家徐东林这样评价余晓庭:数十载沉浸于笔墨砚瓦,画作满盈四壁,总是立意于从混沌处寻找甘冽的清泉,纠结中探索古典精神与现代思辨的相融,这份不懈的努力伴随着黄庭素卷般的修行,而渐入佳境。“日观庐山之形相,夜梦庐山之灵神,行成于思,渗化心源。”美术评论家田立云也对余晓庭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画是国粹,学无止境。眼下,我只是一名行者,一名爱好者,一名专业工作者而已。”结束采访时,余晓庭真诚地说,他的使命就是不断学习,取人之长,化为己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创作出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期待余晓庭在攀登艺术的高峰上,不断超越自己,开拓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写于2016年11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胸存千壑诗意来——山水画家余晓庭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