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看、向前走:西汉

文章作者: winters1224
本文链接: http://winters1224.top/archives/1677634945300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技艺圃!

西汉开国经历了两次大的战争:秦末的农民起义,以及楚汉争霸。所以,西汉初年的“回顾总结”有两个主要的对象:秦朝和项羽。

汉高祖刘邦

对秦朝的回顾总结

说起对秦朝的回顾总结,就不得不提贾谊的《过秦论》。这篇策论洋洋洒洒写了上中下三篇、总计两千七百多字(咱们阅读并背诵的只是上篇而已),明确地指出了秦二世而亡的原因:“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本”和“末”是什么?汉初的主流观点是“与民休息”和“封建诸侯”。

贾谊

与民休息

秦政暴虐大概算是共识了。修驰道、修长城、修秦陵等,把刚刚统一的中国折腾得“天下苦秦久已”。如果秦王朝没有把民生折腾得这么差,如果秦二世能够稍微体恤一下民情,秦朝的寿命绝对不止这么十几年。

汉初的知识分子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问题。从陆贾的“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到贾谊的“轻赋少事、约法省刑”,从“萧何为法,讲若画一”到“曹参代之,守而勿失”的“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这些人或著书立说、反思秦朝的弊政,或知行合一、在治国理政中践行着这些反思的理论成果。

在“与民休息”这一点上,汉朝统治者与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基本保持了一致。从刘邦攻入关中后的“约法三章”开始、一直到汉景帝、甚至到武帝初年窦太后执政期间,在这段时间内,“与民休息”都是西汉统治者的核心执政理念与基本国策:躬行节俭、轻徭薄役、轻刑慎罚……在这一系列政策将近七十年的持续作用下,西汉的经济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西汉的统治秩序也很快稳定了下来。

封建诸侯

虽然与民休息这一点上,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封建诸侯上,汉初统治者们保持了独立而清醒的头脑。

在《向后看、向前走:秦朝》中就写到过,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关于应推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就有过两次争论。争论到最后,秦始皇一锤定音,推行郡县制。最终,天下被分为36个郡(后来增加到42个),而秦始皇的诸位皇子们虽然养尊处优,但是基本上没有任何实权——大概只有太子扶苏是个例外吧。

西汉初年的知识分子们在回顾秦朝时,常常会把它的早夭归因于郡县制:秦始皇“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內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因此,从长治久安上考虑,很多人都建议废除秦朝的郡县制、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如贾谊《过秦论》中就提出应当“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但是,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西汉几代统治者都并不盲从于知识分子们的意见,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打击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早在楚汉相争期间,就有人向刘邦提出分封六国之后以削弱项羽的力量这样一条计策。但是,张良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对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两点是:分封之后,臣子、将领、百姓都会听命于新的诸侯,而不会听命于中央;中央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无法钳制这些诸侯,他们反过来就会成为新的敌人。刘邦头脑非常清醒,接纳了张良的意见。后来的垓下之战也很清晰地暴露了这两个问题:战役之初,彭越、英布、韩信等人都没有如约参战,直到刘邦做出裂土封王的承诺,他们才带兵前来,完成了垓下之围。

这还没封王呢,就已经翘尾巴了,真封了王之后,尾巴不得翘上天了?我猜刘邦心里也有这样的小九九。但是西汉开国之初,大概是迫于舆论压力,刘邦还是兑现了承诺,分封了七个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臧荼被诛后燕王变成了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不过,刘邦留了个心眼:除了七个诸侯国之外,其它的领土都设置郡县、归中央直辖。这就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左上:汉高祖时期的异姓王;右上:汉高祖时期的同姓王; 左下:汉文帝时期的同姓王;右下:汉景帝时期的同姓王。

应该说郡国并行是一个很不错的制度,既给了各路军阀足够的面子、避免了再次开战,又给中央保留了足够的里子、准备着再次开战。但是汉朝统治者们并不满足于此。汉高祖刘邦拼了老命,把自己分封的七个异姓王杀得只剩下一个糟老头儿吴芮;汉文帝搞“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关系疏远的同姓诸侯国拆得七零八碎;汉景帝更加激进,大张旗鼓的要削藩,逼出了一个七国之乱——好在打赢了;汉武帝吸取了文景两代的经验教训,用“推恩令”、“左官令”和“附益法”把同姓诸侯们治得服服帖帖。至此,西汉虽然名义上还是“郡国并行制”,但诸侯国已经无力抗衡中央——甚至可能都无法与较大的郡县相提并论了。

说实话,汉初统治者们对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清醒认识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孰优孰劣、关于如何对待宗室子弟,后世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汉初统治者们却能“众人皆醉我独醒”地站在郡县制这一边,排除掉“开天眼”这种可能之后,我觉得,他们极有可能就是吸取了项羽的教训。

对项羽的回顾总结

项羽

项羽分封的问题

实话说,史籍上似乎没有记载刘邦等人对项羽分封的看法——或者就是我读史不细,没有看到。不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不管他们有没有回顾总结过这段历史,我们总归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

自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天下纷纷响应、“赢粮而影从”,秦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到了公元前207年,项羽带兵进入函谷关,在与先期入关的刘邦唱了一出鸿门宴之后,杀死秦王子婴、焚毁秦朝宫殿,为秦朝的坟墓填上了最后一铲土。第二年,项羽暗杀了义帝之后,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并将天下分封给诸侯、部下和降将,共计十八个诸侯王: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

项羽这次分封明显是耍了心机的。

南方的局势比较简单,因为楚怀王已经死了,他的土地除了项羽霸占的西楚之外,主要被分给了两个杀人凶手、项羽的心腹黥布和共敖。在中原,原先的魏王和韩王割了几块肉,为项羽的心腹申阳和司马卬让了地方。这两块地方,至少在开局时,项羽是牢牢的控制在手里的。

在东方,战国时田氏齐国的故土被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田市、田都和田安。其中,田市其实早已自立为王,是与楚怀王并立的灭秦诸侯之一。而田都、田安虽然也姓田,但他们早已背叛了田市、跟着项羽西去入关。项羽把田市赶到荒芜的胶东半岛上、而把当时较为富庶的土地分封给了田都和田安,不仅是对田都田安追随自己的回报,而且很显然的是要借助他们来掐死田市、以及他的相国田荣。

在北方,与楚怀王并立的诸侯赵王赵歇被赶到了边远的代地,赵国故土被分封给了跟随项羽入关的张耳,是为常山王。这里,不知项羽是有心还是无意,无论名望还是实力都与张耳不相上下的陈馀被漏掉了,仅仅封了个侯。原燕王韩广被赶到了辽东,他的部将臧荼被封为燕王。

西方大概是最复杂的。首先,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瓜分了关中。这颇有点“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味道,任何一方都很难吞并其他人、从而独占关中。这样一来,关中这块四塞之地就休想再对东方关上大门、更无法重演秦国据函谷关而东侵天下的历史。此外,巨鹿之战后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只有他们三人活了下来。他们三人对项羽恐怕是又感激又恐惧的吧。但是关中秦人都认为是他们出卖了秦军、坑死了乡亲,恨他们恨得牙根痒痒。这就保证了他们三人在关中绝对培植不起自己的势力、无法建立独立王国,只能依靠项羽撑腰。而作为交换,他们要替项羽把刘邦堵在汉中。

刘邦是最早进入关中的人,按楚怀王与众将的约定,他本应被封为“关中王”。但是项羽早已对刘邦和楚怀王分道扬镳,他以“巴蜀也归关中管”为由,把刘邦分封到了西南一隅。在张良的活动和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才把汉中也封给了刘邦。那个时候,刘邦想要再回中原,只能北上借道关中。而在关中“迎接”他的恰恰是无论出于感激、恐惧还是形势所迫,都必须一面倒的忠于项羽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应该说,项羽的这一手,真可谓是把刘邦困得死死的。

可以看出:项羽分封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把跟随项羽入关的心腹将领分封到好地盘上,把其他人排挤到边远山区去。很多人都对这一安排最不满的,例如原齐王、分封后只能到胶东半岛养海参的胶东王田市(其实田市都怂了,他的相国田荣是真正不满的那个人),原赵王、分封后只能到代地套马的代王赵歇,原燕王、分封后只能去长白山挖人参的辽东王韩广,原魏王、分封后丢了河内的西魏王魏豹,原韩王、分封后虽然还叫韩王但是地盘大大缩水的韩成,捎带上本事很大功劳较小的连个王都没捞到的陈余,当然还有本应是关中王、分封后却成了山沟沟里的汉王的刘邦。这些人有钱有势、有兵有将、还有一肚子的怨气,很快就把项羽分封的天下搅得一团糟。

从结果来看,项羽分封这十八路诸侯,很可能就是为了向各地方势力中“掺沙子、丢石头”,让各方打起来。然后他通过自己扶持的亲信、或者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把不服从自己的人打趴下。所以,要说项羽完全没有政治头脑、只是个打仗很厉害的肌肉男,我是不信的。

但是,项羽算错了三件事情。第一,他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俾睨天下。尤其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基本盘江东地区——这一带几乎无险可守。一旦前线失利,敌人立即可以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其次,自立山头以后,他的“心腹”们还是他的心腹吗?当“心腹”们必须在自己的利益和项羽的利益中二选一时,他们会选择谁?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使他能把对手打败,但是他没法把对手打服。这使得项羽最终陷入了自己为对手们挖下的陷阱中,不断地在疲于奔命中消耗自己,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从这个方面来说,项羽在政治上有小心思、却没有大智慧;他只懂人头落地的威慑,却不懂人心向背的大势。

无论有心还是无意,刘邦在分封异姓诸侯王时,很好的吸取了项羽的教训。

首先,刘邦给自己保留了一块最好的根据地。刘邦的军事能力不如项羽,但是他为自己选择了关中作为根据地。当然,刘邦一开始是想选择洛阳的,但是娄敬和张良及时劝阻了他,刘邦最终定都关中。关中四塞之地,本就易守难攻;秦人在此耕耘上百年,人口和粮食都比较充足;加上刘邦从“约法三章”到“暗度陈仓”后一直在此经营,很得秦人民心。最后事实也证明定都关中确实是一步好棋。

娄敬曰:“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而且,与项羽的“掺沙子、丢石头”不同,刘邦的分封还是以安定团结为首要目标。韩信、彭越、英布是垓下之围的功臣,分封他们是为了兑现垓下之围的承诺;而臧荼、韩王信、张耳和吴芮几乎是项羽分封后仅存的的几个诸侯了,分封他们则是为了保留他们的既得利益。试想一下,如果不分封这几个人,或者如项羽一样再把他们赶到偏远山区去(虽然臧荼和吴芮已经够偏远了),这些人是不是又会心存不满?是不是又会制造机会挑起战端,“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而“慷慨”的分封之后,虽然中央会有些不爽,但是却能换来若干年的和平,对于一个久经分裂和战乱、刚刚一统和安定下来的国家,这若干年的喘息时间非常难得。(更何况,反正若干年后分封出去的土地还要收回来的……这是后话)

可以说,刘邦虽然军事实力上不如项羽,但是在政治、在人心方面,他甩项羽十个太阳系。

收聚人心

在人心方面,刘邦倒是明明白白的回顾过项羽的过失。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帝本纪

建国之初,刘邦就问过自己手下为什么自己能获得楚汉相争的胜利并拥有天下?随后,他又自问自答了一番:自己能够聚拢人心、知人善任,因而能集张良、萧何、韩信(当然,还有曹参、陈平、郦食其、王陵甚至雍齿等)之长为己所用。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和作用。

萧何、张良、韩信,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

不过,即使不回顾项羽的所作所为,刘邦也能很好地收聚人心。

早在泗水当亭长时,他就经常带着一帮小伙伴去家里蹭饭吃。后来这批小伙伴几乎个个都成了西汉开国功臣:曹参、樊哙、卢绾、周勃、夏侯婴……

投奔项梁、楚怀王后,他很快跟对方的元老们搞好了关系,以至于后来怀王要选派人马西进灭秦时,很多怀王手下的老将(多半也是项梁手下老将)都帮刘邦说话。

刚入关时,他一个“约法三章”,就把关中父老的心给栓得死死的。后来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在前线多次吃败仗、有几次甚至全军覆没只身逃归,关中百姓补给军粮、征召新兵,给了刘邦莫大的支持。

张良原本是韩王成的下属,见过刘邦几次后,被刘邦“吃”得死死的,在韩王成死后立即投奔了刘邦。韩信、陈平原本都是项羽的手下,郦食其、叔孙通都是儒生,也纷纷来投奔刘邦。甚至王陵的母亲都认为刘邦最终必将战胜项羽,宁可自刎也要王陵死心塌地去辅佐刘邦。

韩信、张耳带兵灭了赵国后,率领部队在原地休整。此时,刘邦吃了个大败仗,一人一车千里迢迢赶到军中,趁着两人还没睡醒就褫夺了他俩的兵权,率领部队投入了与项羽的正面战斗中。然而,无论是最高指挥官韩信张耳、还是中层将领或底层士兵,在这个非常规的操作中,全都服从了刘邦的将令。

也许这些事例离我们有些远。大家可以试着这样想想:

你能让现在隔三差五跟你喝酒撸串儿的小伙伴在你创业时义无反顾加入你的队伍吗?

刘邦的答案是“能”。

加入一家新公司没多久,公司上层决定创立陕西分公司。这时,你能让公司元老们都举荐你来当分公司的一把手吗?

刘邦的答案是“能”。

创立陕西分公司后,你能拉拢当地的经销商,让他们死心塌地把所有渠道、资源都给你吗?总公司垮了后,你想用陕西分公司的底子去竞争全国市场,结果亏得裤衩都不剩了时,你能让那些当地经销商们接着不遗余力地支持你吗?

刘邦的答案是“能”。

原河南分公司有个业务骨干,你能保证当他考虑跳槽时义无反顾地来你这里吗?竞争对手那儿有几个潜力股,xx商学院有几个教授,你能把他们都招致麾下吗?有个体户在你老家搞得风生水起,你和你的竞争对手都想收购他的公司,你能让他的老母亲出面帮你说话、让他在你给出的收购协议上签字吗?

刘邦的答案全都是“能”。

你有两个手下被你派出去开拓河北市场,一年后他们拿下了河北的全部市场。这时公司总部现金流断了,你能单枪匹马跑过去让他俩把河北办事处的全部现金都上缴给你吗?

刘邦的答案还是“能”(当然,他的方式放现在是绝对不合法的)。

霸道总裁文都不敢这么写吧……不,霸道总裁没这样的智商和情商

这样一看,刘邦收聚人心、尽他人之能为己所用的本事,是不是很厉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后看、向前走: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