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札记(八)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 。

2020.12.22早上第四节课学习《英子》

说来很惭愧,因为马上要考试了,我现在处于赶进度的状态,在备课的质量上肯定更不如以前 。但是孩子们今天的表现让我特别欣慰 ,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原来孩子们的状态完全取决于我,我一直在想并且说:我也没把孩子们怎么着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其实不是的,是因为我没有调动起来,也跟学习内容是有关系的 ,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应该找问题的主要矛盾,力争带动孩子们,就像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我应该为他们搭建表达的平台,激发他们表达的愿望,不能因为他们“不说话”而不让他们表达。

一、课文的备课思路

围绕“掌声”设计问题,串联课堂

1.这掌声是给谁的 ?

2.默读课文,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掌声?它使得英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3.在英子的变化中体现情感的变化 。(抓动作和神态)

4.利用教材中泡泡中的提示(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掌声”了 )来总结课文。个人觉得本篇课文对于设疑题目针对性并不强,故而将之作为一个总结课文的切入点 。

二、课堂实操反馈

1.本节课一开始我将本节课的问题以关键词的形式列到次板上面 (“强迫”自己,克制自己不重复问题)。

2.孩子们展现的亮点:我在写关键词的时候顺带提问了学生,我也没想着让他们说出答案。在两个孩子的回答中说出:英子的变化由一开始的自卑变到后面的自信 ,这已经为我本节课的开展降低了难度 。(我备课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个词)

3.我提问学生,本节课出现了几次掌声?在哪个自然段 出现的?据此我引导孩子们划分层次,孩子们的回答是第三自然段,之前的段落就是“掌声前”后面的部分就是“掌声后”的内容。我进一步跟孩子们提到了划分层次必须要有依据,(孩子们你们刚刚说的就是依据,你们 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并实践)(这部分内容我当时过渡的语言不太好。)

第三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在学习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如“犹豫、慢吞吞、终于、骤然间、热烈而持久、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儿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其中一个孩子在说到终于的时候,她英子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接着我引导她说的更具体,完整一些:不去吧,孩子说显得不尊重老师,去吧,她怕同学们嘲笑,歧视她)。

4.寻找英子变化的原因时,我让孩子们默读这部分,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出来,这部分我和学生合作朗读,我读前面的,孩子们读英子的来信内容,进一步体会那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影响。

接着我以教材泡泡总结课文,孩子们说课文围绕掌声来写,说内容和题目相符合,我觉得他们说得特别好,接着让他们说说这是怎样的掌声?他们提到鼓励,勇敢,感动,我进一步引导说出力量,让学生体会同学们们关爱、尊重英子的美好品质。我最后告诉孩子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也要学会在别人的掌声中感受力量 。

三、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在第四节课上的,但是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好 。

1.本节课中由于时间原因,我对孩子们指导朗读部分做了简单的指导,并没有让他们多读,这是一点不足 。

2.课后第三题,转换人称让孩子们讲故事这一部分没有完成 打算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3.这节课里面我还是出现重复的现象,我自己意识到了两次,当然还有我没有意识到的(“不想让这种习惯成自然了”所以我更会刻意去控制)

4.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好的方面就是边讲边填充板书 ,以划分层次为开头,接着在重点部分“掌声中”总结内容,最后以学生起初提到的“自卑→自信”这一变化完成板书。(但是字写得随意了,自己课堂上都没意识到,拍成照片才发现这个问题)

永远有多远谁都不知道,但是,太阳永远都在。我们都沐浴着免费的太阳,但并不见得太阳廉价。的确,我们共享着同一个太阳,但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像太阳一样的事儿。

2020.12.22


《灰雀》一课

思路罗列:

1.本篇课文围绕问题“课文写了灰雀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列宁喜欢灰雀、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小男孩放回灰雀)(划分层次的依据)展开教学。
2.齐读第一部分 :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我对课后习题进行了排序,目的是让前后问题更好的衔接起来,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
默读课文,思考列宁和小男孩儿他们的内心 想的是什么?(揣摩人物心理)
分角色朗读,读中理解,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出对应的语气 。

③找出能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儿喜爱灰雀的语句 并圈画。

4.第三部分:感受人物不同的品质。


反馈及反思:

1.课堂基本上按照这个思路进展的 ,有一点不同的是,对于列宁和小男孩儿喜爱灰雀的语句,我是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就让孩子们圈画的,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再从整体上进行了回:说出相关语句的段落 。

2.孩子们的疑惑点及亮点: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分层)这一环节中 ,孩子们说出灰雀回去不见了和灰雀被放回这两个关键依据,但是在划分的过程中将是十一自然段纳入了第二部分中,我加以纠正,再次强调分层的依据。      人物品质的学习中,孩子没有提到列宁保护男孩自尊心的这一点,我抓住十二自然段(列宁看看男孩儿,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提示孩子了: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呢?孩子们说出来了:因为他怕伤害男孩的自尊心。那就是列宁在这里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但知错就改那个词语是孩子一开始就说出来的(教参上都没有出现这个词,但我觉得孩子们的回答没有错,所以我没有死抠“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个别孩子们在这里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亮点 : ①文中写了列宁喜欢灰雀,后来灰雀消失了,列宁发现灰雀的消失于小男孩儿可能有关系,通过对话最后男孩儿将灰雀放回,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果果初次读读课文后说出的内容,让我又惊又喜,虽然说她平时本来就表现好,但我觉得她的语言表达完整,语句恰当,已经有高于其他孩子的语感了。)

②默读之后,初步揣摩人物心理的时候,有孩子这样说:(原文)第四段中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我觉得男孩是紧张的,害怕的,他这时候可能在想,列宁他知道是我捉走了灰雀吗 ?由于孩子的回答特别好,所以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要求学生通过添加提示语感受人物内心,我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这里的省略号它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

还有个孩子说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句话里,我感觉男孩儿决定把灰雀送回去了 。我接着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男孩决定这么做?  孩子回答了两个词语:肯定、一定

3.教师反思:

教学语言还是有点混乱,尤其在分层次那一块;其次,老病复发——忘了板书,但今天我在最后总结课文的时候补充上了,我边补充让孩子们边做笔记,同步进行。

万物皆“同”,唯开心不同!自己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好,哪怕别人眼里微乎其微。但它在我们的心里不在眼里~


《手术台就是阵地》

备课及上课反馈:这是一节阅读课文,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打算围绕阅读连接语中的问题,然后结合字词来学习这篇课文 。但是在上这节课的前一节,我去六三班了一节课,刚好是一节复习课,王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讲解了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我做了记录,回来之后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人物形象的地方,所以我就将思路改变了一下: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了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为孩子们今后的课文学习以及习作做一些简单的铺垫,总体 体来说,课堂上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再者, 那些人物描写他都是为了突显人物形象服务的,也为连接语中“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做了一定的铺垫 。最后我个人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小想法:只要肯学习,肯努力,就有变得优秀的可能性,至少会是有一些改变的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札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