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为故无败——超越宇宙奇点



飞心发现我最近很用功的学习与冥想,问我是不是用读大学的那股劲儿在学习,我说完美真理是我梦寐以求的,如今近在咫尺,唾手可得,虽我已把握了宏观整体层面,但是仍有些细节层面的东西需要思考透彻,如此才能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老子“无为”思想和佛陀“放下”观念都是从很高层面说的,当佛陀说厌即是恋,都是把世界当真了,要放下的是整个世界;而老子无为思想正如其字面意思一样,要放下整个世界,放下要在世界有所作为的想法,然后才可能在另一层次有所为,故曰:圣人无为故无败!

爱因斯坦(简称爱坦)的相对论思想颠覆了人类认知常识,宣告了牛顿世界观的彻底崩塌!

相对论几乎是爱坦一人所成就,有科学家评论,若不是他,人类到现在都可能无法进入这个全新领域。爱坦说他所有的思维模型几乎都是在近乎冥想中完成的,他会想像自己是”一束光“,模拟光的行为,而数学模型是他后来和他朋友建立完善的。这令我想到了特斯拉,他称自己是在另一层面完成了所有的原型设计,几乎无需真实实验,做出来的东西就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爱坦后来总结到”空间、时间、物质都是人类认知的错觉“!爱坦认为时空是不可分割的,过去、现在、未来只是人类的错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完全颠覆了以牛顿世界观为代表的人类常识。相对论告诉我们,在不同坐标系下,即不同观察者所处角度,对于同一件事会有完全不同看法。比如,一个人驾驶飞船飞往宇宙深处再回到地球,如果光速全速运行,那么对宇航员来说是瞬时完成,或处于近光速运行,也只需要很短时间,而对于地球上人说,却过了很久!对宇航员来说,”未来“就是现在,而对于地球人来说”过去“才是现在,其实理论上说,宇航员出发的那一刻,他们的现实就是地球未来的现实。因此,同一件事不同人在不同观察角度却有完全不同认知!虽然宇航员与地球上人们虽然对事物有完全不同认知,但是站在各自立场都是对的!这告我了我们,通过肉眼观察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因人而异得到的真理就不是真理,因为真理必是唯一且永恒不变,所以永恒不易的真理既不存在于这时空世界,也不可能通过人的眼睛观察获得。

在现实中,当看到夜空中星星时,其实它已是过去时,我们却常识性的将它们过去存在状态当作了现在的!这种天文级别的差异可能是千万年的。在较微观生活场景中,如果我们看到某人,其实那人已是过去状态,因为当你肉眼观察到那人时,光传播到眼中需要花费一个很微小的时间,说话的声音亦是如此,虽然这个时间差异很小,但是如果你知道什么叫做系统性误差的话,就会相信,再小的误差,只要你不去纠正它,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误差会变得在一个很可观的尺度存在!而且还不考虑我们在看到这些人事物之后,在思想层面做出诠释的误差呢!其实后者的误差才是重点!这个误差就是常常提到的“小我”与“圣灵”思想体系的误差!之所以要提到物理层面的误差,就是要告诉头脑,它的认识永远是过时的,在理念上教训自己的头脑性意识,它没有获得真相的本事,身体及其物理性判断只能用于作为正常人所需要维系的那些东西即可!

爱坦通过侠义相对论完善了电磁理论,广义相对论完善了对万有引力的认识,在他生命后期,试图统合电磁力与引力,形成统一场理论,试图用一套理论来解释整个宇宙,尽管他那个年代对于亚原子模型及其理论都还没有成熟!这是爱坦一个雄心壮志的事业,结果他的一生都没能如愿以偿!后来科学界发明了“超弦理论”试图解释构成整个宇宙的四种基本力场:电磁力、引力、核弱力、核强力。目前该理论在表面上基本上可以解释更多现象,但没有得到完善更没有得到实验支持,却被科学界看作是最有希望成为爱坦所寻找的“统一场论”。

其实,这个宇宙是不可能真正找到绝对统一的理论的,因为宇宙的本质是二元性的,它是分裂的思维产物,即使人们再怎么聪明,能够找到统合量子力学理论与广义相对论理论,解释宇宙大爆炸前一秒钟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但是只要不跳脱时空限制,就无法突破产生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因为在此之前,时间、空间与一切粒子都不存在!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借由这些后期产生之物来认识产生它的源头,果不识因!

不管是何种电磁力(人工产生的,太阳风暴或宇宙千百种辐射),不管是来自何处的引力,以及无处不在的强弱相互作用力等,其实都是操控整个宇宙这个木偶的无形的绳索,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研究这些绳索是如何运作的,而是看到背后牵引这些绳索千变万化而影响宇宙与世界于无形之中的“那双手“!也就是说,研究宇宙运作的奥秘,不如研究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宇宙的形成。科学研究的作用在于诠释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一切,但却无法解释那个什么都不是却又包含一切的”奇点”由于什么缘故而突然要爆发!

而爱坦的思想已经到达了可能超越那个“奇点”的一个临界点,对时空非凡认知使他成为了科学界的典范。但是相信我,老子、佛陀与耶稣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那个临界点,已到达了另一个层面有所作为的人!

后记:飞心一席话不禁让我回想大学时代考研学习的场景,那时大学才建成一个非常大的现代化图书馆叫逸夫楼,后来考入重庆大学之后,才知道那里也有一个逸夫楼!(都是邵逸夫资助的)我喜欢去图书馆复习考研资料,我总会忙里偷闲的去找一些科普图书看,《时间简史》就是那个时候最喜欢看的。后来才知道,考研只是迫于对未来就业形势的压力的被迫选择,而漫游在科学知识中才是我当时发自内心的驱动。现在才领悟到凡事看似被迫选择做得事情,不可能真正发自内心的令人满足,只有那些不是由于恐惧与担忧而自愿选择做得事情才可能获得满足。

之前有网友说,他换了许多份工作,都不开心,问我怎么办,那时我只是告诉他,不要逃避不愿面对的人事物,你既然都能够主动辞职,为何不去试着正视一下你所认为不愿面对的境遇呢?看看它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是你不愿面对的!现在我知道了,凡事那些我们认为必须为某个情况做出某种反应的时刻,我们的心都不是自由的,比如这位网友认为辞职是对境遇不满的一种“解脱方式”的话,那么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他因为看似某人某事而做出的决定与行为,其实他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行为,是他对世界的诠释才导致了他的行为,跟这个世界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人无为故无败——超越宇宙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