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

傍晚回家路上,在收音机里听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另一半这些年做的最令你满意的是什么事情。细想了半天,脑子里竟然找不出值得我点赞的事情。如此答案,内心不免有些沮丧。

与人相处我们不免会带有索取心,对方会给我们什么好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会不会对我好,能不能把握当成掌中宝……这种思维模式并没有多大错误,毕竟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表现出珍惜对方。而珍惜对方,就应该有所行动。所以,那些带有索取心的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存在的意义的。

小时候看母亲煮菜,到多少盐加多少味精,她都是靠估算的。从小到大,天底下味道最好吃的菜,就是妈妈烧的菜。

前几天看到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意思是说人生难事不少,不要太执着于标准化。有时候,毛估估过得去就可以了,就像烧菜,按标准烧出来的和按毛估估烧出来的,经验足够的人,味道不相上下。

这就是说,很多事经验的累积远大于标准化操作。虽然说标准化有标准化的优势,但是毛估估的经验更具有回旋的余地。比如父妻之间的相处。如果,我们用一套严格的要求,去规定另一半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样的关系,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而当我们用毛估估的经验,去处理相处中产生的问题,不执着对错,不执着非得如何,让阳光和空气多一些进入,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多了一些回弹的余地。

很多年前,我总觉得先生不是我想要的人。他,大男子主义,懒得要命,而且还不懂得尊重我,最关键的是他从来不过节,更不要谈送惊喜。因为他的这些臭毛病,我们还吵了一架。十多年夫妻下来,离婚的念头没有少于100次。

在听到收音机里问题的第一时间,我很肯定他没有令我特别满意的事。吃过晚饭后,我再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我试着换一个角度,从“我”是第一受益者的角度,转换成一个家庭成员的角度再一次思考。

慢慢的,我发现他最令我满意的是,在我们家遇到难事时,他积极努力想办法解决。用力一想,过往很多他做过的事,就一一浮现出来了。他,作为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自始至终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年,慢慢学会了坦然。坦然慢慢接近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执着那些所谓的“在意”。一方面,通过佛家思想,我开始懂得放下我执,另一方面,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明白了人性的本质都是以自己为主的。如果,我们想要对方多在意一些自己,那就要想办法鼓励他表达人性中的利他行为。

鼓励,肯定,表现出需要的状态,都可以激发人性中的利他行为。在我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后,他的改变也悄悄来了。

其实,失望的事情还会有。但是,当我不再执着他是否令我满意时,一些令我满意的事情,也悄悄地来了。

所以,如果一时找不到令我们满意的事情,一方面是时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法的问题。天下难事一桩桩一件件,唯有放下自我,真我才能显露它的本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