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家中登高处,也否说着远行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和李白同庚的诗人。也是唐朝诸多著名诗人中,极其少有的状元郎。山西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出身河东王氏,精于诗、书、画、音乐,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文人派”画大家。王维一生参禅悟理,笃诚奉佛,故有“诗佛”之称。北宋大家苏东坡曾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才华早显,幼时聪明过人。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年仅十四岁的王维离家赴京,为了能参加科举,而自荐于达官贵人。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还有音乐天赋,所以王维很快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这一年王维十七岁。离家三个年头了,此时的王维仍奔忙在求举荐的路上。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作于这年的重阳节。

        从题目读起,让人疑惑重重,明明是山西人的王维,为什么要忆山东兄弟?

        “山东”顾名思义,就是山的东面。“山东”之“山”,可以是崤山,可以是华山,可以是太行山,也可以是泰山。因山之不同,而所指地域也不尽相同。恰恰隋唐的“山东”之“山”,指的是华山。现在的山西省恰恰在华山之东。王维的家乡在唐朝就是山东。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时民间极其看重,在这一天相约几个兄弟登高远眺,头插茱萸草,为的是避热气而御初寒。从而,“重阳”又成为兄弟团聚的一个重要契机。而此时的少年王维,一个人正游走于长安和洛阳两京之间,虽胸罗锦绣文章,无奈一个“独”字,还有两个“异”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值重阳,羁旅在外,异乡异客,举目无亲,孤寂凄苦,更有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倍思亲”一个“倍”字,写尽了满纸沧桑。不用想象就能知道,“山东”家中的兄弟们正在头插茱萸,登高临渊,饮酒赋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我的兄弟们啊,我知道少了我,而你们在兴尽酒阑时是否也能记起,今年的九月初九少了王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得家中登高处,也否说着远行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