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

    一座地貌平平的山,绕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看似破旧的监狱,凝集着超脱于生命的精神与情怀。一本小书《红岩》,将这血与泪的历史,一代一代传诵,将这不屈的生命,一辈一辈瞻仰。

    1946年初,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清剿”,大战在即。百万雄师攻辽沈,打淮海,战平津。在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同时,在敌后方,不论是益阳、息烽、重庆,还是牢间里、高墙内,一颗颗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蒋家王朝将根倾蒂覆,共产党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威逼利诱,扑不灭人民革命的烈火;严刑拷打,打不垮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洪流般的信念是撑起革命的砥柱,当家做主的期盼是战胜敌人的钢枪。当肃立在青青的烈士墓前,当仰望着巍巍的歌乐山巅,听那涛涛林海风声,倏然响起的,不是美妙的松林低语,而是烈士从容赴死的呐喊。这同样是共产党人的正义之声,冲出云霄,与前线共鸣!


岁月在波折中洗涤往事,时代在变迁中砥砺新局。《红岩》,是见证英雄的史诗,更昭示着精神的传承。当红岩人渐渐走了,用一页一页纸,把精神传给同时代的那些人;当那些人也走了,又用网络,把精神传给我们。当我们也即将离开世界,就会利用更高端的科技,把精神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科技的更替进步,让我们紧跟英雄和烈士的脚步,一代代的传承传承下去,让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一边读《红岩》,一边观看中央台的纪录片《真情说红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红岩精神的传承。如今,物质条件逐渐丰足。人们不再拘泥于那本《在烈火中永生》,也不再局限于笔墨之间的《红岩》,红岩博物馆将红岩精神艺术化,让真实的史料更加深刻地镌刻在我们心里。舞台上,博物馆的馆员担当演员,高声朗诵《我的自白书》;学校里,师生共读红色经典;博物馆里,更多的宝贵材料让我们感受烈士当年的温情瞬间。也许,我们之于红岩,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流逝而渐行渐远。

    “不该忘记对烈士精神的宣传,不该忘记对烈士精神的一种褒扬,因为国家需要一种精神支柱,社会需要一种正气鼓舞。”这是革命烈士朱念群的两位子女对我们的教诲。社会需要模范,需要榜样,需要英雄。人的肉体生命终究有限,但那些英雄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会引领着我们,在学习并追随英雄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英雄般的人物,而那些英雄也会因此名垂青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