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985》读后感

画字儿的《混在985》看完最后一章以后,我的脑中忽然出现了一把手术刀的画面,一把带血的手术刀。

这本书是对青春的解剖,它里面的角色包括主角,都被作者当作人体标本,解剖在读者眼前,她们的喜怒哀怨,来知其来,去知其去,985的一切,如电影般展现在眼前。

话不多说,先捞干货,讲一下我在画儿的作品中学到的文学技巧:

1、用意象和隐喻搭建人物。意象来自外貌、衣装、独特饰物等。

2、从人到景物的过渡,不一定需要赘叙第一人称动作来过渡,可以第三人称视角描绘。

3、将主观抒情融入客观写实,以此影响读者潜意识,烘托作品内涵。

4、用隐喻暗示配角的命运,铺垫出细节未知、各有千秋的精彩感。

5、首尾呼应,人物通过“毕业”与前文照应,产生了一个圆满的谢幕。

讲一下作品内涵意义:

1、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通过剖析得失,在难以权衡的得到和失去之间,通过故事,体悟他人人生,学习经验,避免自己走弯路。

2、每个人的弯路,都是家庭的直接影响,谁的青春不迷茫,作品呼吁家长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

3、暴力、偏激、歧视都是文明的反义词,有时候暴力是为了掩盖自身某方面的自卑,这种暴力并不只是针对别人,还有自己。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把别人想的太好是自卑,把世界想得太差是悲观,两种都是极端。

4、有时候你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的人或物,可能只是因为他们配不上你,以后会有更好的。

5、专心上进,一切外物都是浮云!希望人人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1、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交替叙述,因为在开篇,就已经说是主角认识的人的经历,但有些事并不应该是她能知道的,所以把第一人称称为限知视角,这种交替叙述方式,与一开始的设定有冲突。

2、剧中人物没有明确的目标,完全是跟随着学校的安排或突发事件发展,主角在上985之前是明确的要“考到北京去”,但进来之后后续目标就没有了,注意力完全在同学、室友的生活上,因而被其影响,最终失身渣男,当然这或许也反映出青春迷茫的本意。

3、人物不够丰富。我说的不够丰富,不是人不够多,而是风格。人物大体上都是悲情线路,属于青春伤痛文学,但里面也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开心的人和事作为调剂。

因为主角没有明确目标,情节跟随学校的安排或意外发展变化,连接并不紧密,每个人的一段事件,其实可以看作一个小故事,多个带有伤痛感的小故事连接在一起,难免心生倦怠,产生审美疲劳。

还有一个就是,虽然作者本意是想让读者从故事中体会别人的人生,从中获取经验,但把他们的爱情伤痛罗列出来,没有积极的人和事来调剂,容易让人怀疑爱情。也就是说,书中也没有真正修成正果,幸福快乐的一对儿,是人生路线不够多样化。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我本身喜爱古典文学,对于现代尤其是当代文学看得真不多,画儿作为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作家,还要考博的人,水平自然没的说,文笔、布局、内涵通通只能仰望,而且女性的审美与男性有很大区别,要不然小说网站也不会分男频女频了,以上建议仅以本人审美视角提出。

期待新书问世,期待早日出版纸质书,我一定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在985》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