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 边缘人

      那天一上班去基层办事,忽然无意中听到几个人在议论:“我们这个年龄最尴尬,就剩几年退休,待遇上下靠不着,干着没劲,不干也还不行。”哦,我忽然想起了,头几天在机关也偶尔也听到有人议论:说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会被边缘化,当时没在意,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自然会有人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就是边缘人了。

      正好我办事要找的人就在里面,我轻轻地推门进去,也没打断他们的话题。

      有两个见我进来,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其余几个这时注意到我,就各自散去,开始到茶水间接水,整理电脑准备干活。我在沙发上等候,顺便扫了一眼这个担负有服务业务的工作场地,挂在墙上的几位工作人员照片,也就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样子了。职位标注也都在本岗位最高一档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退休前这几年,你无论怎样,现有的收入水平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除非公司效益超好,有个谱调的机会。

      这件事情牵扯到企业文化和具体政策,不是基层能做主的,甚至上一层的HR也定夺不了。如果你还想在现有基础上收入上个台阶,那就只有你在现有岗位上提职,收入才会有变化。

      其实,她们关键还不是为在职这几年的收入水平不会涨,重要的是退休后企业补充的一块收入是和现岗位挂钩的。你这会儿没有机会往上涨,影响的是退休后正常情况下几十年的收入。

      面对这种情况,众说纷纭。有的说企业发展一波一波的年轻人都涌上来了,公司考虑提拔重用的基本都是4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有生力量,接近退休年龄的明显没有什么希望再上台阶,这样的话这波人就被说成是“边缘化”的一种,这波人基本上看不到也谈不上什么职业愿景,工作起来按部就班完成基本任务就不错了,至于什么创造精神、合理化建议,他们也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个人就自觉归位到了:“虚心也不进步了,骄傲也不落后了。”好像提前要进入“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卸任时段了。”

      以个人愚见,这应该属于企业Si想建设的漏洞或死角,如果被忽略,那老同志的传统好作风、好经验就会有失传的可能。年轻人有知识、有朝气,有干劲,但工作经验还是相对不足的。尤其像有专业技能需要传承的企业,新老交替应该自然而然的过渡,最好不出现断带现象。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公司工作会议中,与会代表每年都提,但是还没有拟定出具体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前车不忘后事之师,前面的问题处理解决好了,后面的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一块不只是要对员工进行空洞的爱岗敬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给员工有充分的归属感,安全感。造就员工有以企业为家的主人公意识,才能调动起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在旁听的前提下,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应该是没有任何水分,也没有经过任何粉饰加工的现状反应,而且这个问题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会一直存在,至于怎么改进,需要倾听群众意见,总结归纳报告上一级相关部门领导,针对这些情况,能有一些实效性政策最好,能让这些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年龄偏大的同志,感到温暖,尽心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实行从工作到退休的平稳过渡,也给正值年富力强的干部员工甚至更年轻一代希望和信心。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争取在改革中,不忽略任何一名在册员工的实际利益,同时也给这些所谓的“边缘人”一个可以落到实处的期许,保证企业在无论顺利还是困难的情况下,所有干部员工同舟共济,以此促使生产经营螺旋稳步上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缘化 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