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读书随感

今天把《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一书第4章心态篇看完了,真的越来越品出这本书的价值了。

从昨天对焦虑的解读到今天读到的有关幸福、心智、性格与悦纳自我、情绪、自信这几部分的探讨,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些许认识。

先说说幸福。

还记得当时大一选修课,两位舍友都同时选了一门幸福课,其中的一部分和书中的内容都很相近——每天列举自己想要感恩的3条事情,并且持续1周,对比前后的心理应该都大有不同。书中提到的理论依据是积极心理学。
摘录一些有关负面情绪向正面情绪转化的方法:

要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之一,学习一下如何激发自己的正面情绪。

比如书中提到要分享积极的情绪,即使是很小的感动也可以分享出来。

激发正面情绪的方法之二,就是和开心的人在一起。

如果没有开心的人或身边不能及时有开心的人存在,也可以学习作者那样根据需要提前看些搞笑综艺调动自己欢快的情绪。

最后一个我添加上来,那就是

感恩练习。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追求什么?无非就是幸福两个字罢了。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有三个来源:
胜任力;归属感;主动权。
我们拼命地挣脱被控制的人生,教育自己不被他人的看法绑架,告诉自己说,就做自己。那是因为自由是令人幸福的。
幸福是个很深刻的命题,需要你增强能力,拥有信心,找到归属,有所爱恋,掌控人生,主动选择。

所以,化被动为主动、时常感恩,对幸福的体验会更敏锐。

其次是心智。

记得《深阅读》、《学习之道》等书中都有提到:阅读能够提升心智水平——可能是因为阅读量上去了,视野更开阔,所以拥有了处事不惊的能力。这本书给了新的观点:

心智成熟是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人,这种人是真正的猛士。

而即使是我自己,有时也很喜欢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身上最核心的能力。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拥有多少价值。越牛的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大。而弱的人则会被问题解决。

如何应对呢?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面对现实,解决问题。
做就完事儿了。

第三个是有关性格与做自我的探讨

这一部分我读完后最大的感触是对自卑的又一些深入认知。
和作者一样,我也在初中和高中时自卑过——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小学阶段被言语欺负过和父母的行为。即使在高中后些阶段通过努力成绩上升而体会到了些许自信,但还是没有够多的刺激。大学时,也不够积极主动,成绩依然平平,卷生卷死卷不到推免、考研期间也不够努力如愿上成一志愿,自卑同时又自信的矛盾性格仿佛一直伴随着自己。
读到作者逆袭前的情形觉得自己的自卑好像都微不足道了——何况作者也是通过逆袭最终改变了心态的。

那个阶段的我们与其说是嫌弃父母,不如说是嫌弃自己。父母只是”自己“的一部分罢了。我们不自信,价值观也混乱,见了一点世面但见得不够大,读了一点书但是读的不够多……我们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财富、想要的体面,自己不能给自己,所以会把父母拿来出气和嫌弃,仿佛自己的所有不堪都是他们造成的……长大后的我理解了父母的一切,并且接纳。他们变了吗?没有。变的人是我,我成熟起来后,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土和笨,并且自信。

都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那么我觉得,爱自己最先要做的,就是悦纳自己。忠实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要求自己完美、不被鸡汤句子中矛盾的话左右、对外部评价脱敏、确认自己的能力圈……这本身就很酷!所以,慢慢来,相信会达到书中所谓的”性格自由“的。

第四个章关键词是情绪。

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个情绪化的人。记得考研期间,自己因为一件事而生气,生气的后果又是复习没复习进去,而没复习进去又懊恼自己为什么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深夜,下着暴雨,在自习楼大门口的雨声里蹲着给父亲打电话。
而其实现在回过头看,事情记不清具体是什么了,但那幅因气不过而电话寻求安慰的场景却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

有关情绪的3个关键词:认知、理解和边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7-04读书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