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想

昨天上午,为了进一步打造“完美课堂”,八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三位老师分别讲了《春望》、《昆明的雨》、《苏州园林》三节课。这三节课比较有代表性,一节经典古诗词、一节散文教读课、一节讲读说明文。

下面针对这三节课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第一节课《春望》老师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思路,朗读、译读、赏析三部曲,课堂结构完整。存在的问题:1.老师课堂的原因太零碎,不精细化,需要老师进一步雕琢自己的课堂语言。2.老师赏析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细化,力求更准确、简洁。3.教师要力争打造更新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有创新感、兴趣感。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变的中心是经典名句的赏析品味,在此基础上要有细化的朗读设计、多样化的积累,进而突出学生的背写理解运用等。

这首诗名为《春望》,实际是写望春,“全诗无望,却处处写望;全诗有春,却处处无春”。这句话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作者把自己“沉郁顿挫”思维风格渗透在语言中,前四句通过融情于景,后四句通过融情于事,表达情感。在设计上,就要紧扣这些展开:首联远观,重在凄,学会分析破、深;颔联近看,重在悲,学会品析溅泪、惊心;颈联凝望,重在苦,学会修辞品析思乡;尾联回视,学会品析细节。

第二节《昆明的雨》,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在于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进行了板块式设计。活动一说读课文,1任选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用——————,我想念昆明的雨,说话。活动二品读情感。请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朗读式品析。这节课的一点建议是:1.教读课该如何上?教读课的设计还是自读课的套路模式。2.教读课要完成的人物有哪些,教师自己必须要明白?3.怎如何设计好教读课的思路。

《昆明的雨》这节课,重点在阅读提示中已经表明,阅读提示第一段告诉我们了本课的内容,写法,第二段告诉我们了本课的学习方法圈点批注赏析句子,第三段告诉我们应该有课内向课外延伸。为此我的初步设计是:一、读阅读提示,找到学生阅读的起点(写作的内容),和教学的终点(如何写的语言和写法,学活专注语言特点课外阅读汪曾祺有关作品),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学习方法。二品美1.雨美。本文题目为昆明的雨,但是直接写雨的段落并不多,找出来朗读批注,明了昆明雨的特点2.语美。体现在一语言上,找到有关语言批注评析,二内容上,结合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品读批注有关段落;三标点美,抓住文中几处独特的标点?!进行赏析。归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3.情美,抓住课文的第二段和第11段,结合背景,品析段落作用和情感。三延伸阅读。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欣赏汪曾祺散文语言特点,如《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

第三节课《苏州园林》这一课的主要特点是紧扣说明文的特点来展开,主要是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方法三步。这一课安排在《中国石拱桥》之后,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设计上,应该紧扣说明文的要点,上出语言的美感来。本课的设计更简单一点,就是即上出语言的美感,又上出说明文的味道。一感知。围绕一个主问展开就可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其特征主是什么?课文如何围绕这一特征展开说明?”这样说明的对象特征、顺序等就在学生的朗读中解决了。二积累课堂积累背诵第二段语言,其它段落落实抓段首中心句理通内容即可。三落实。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美,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进行分析。进而明白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