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不,是生态共鸣!与自然相依为命的人类,与生态之间的交集不是什么生态意识,而是强烈的生态共鸣——自然知道我们人类的生活所需,在慢慢岁月中悄无声息地做着人们坚强的后盾;人类也深知自然的渴求,还给它们一个自在生长的无污染的良好环境。双方的默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然形成,几千年之后的今天,弥留的定然是生态共鸣。

人是聪明的生物,至少在“我是如何来到这人世间”的问题上,早就得出了答案,绝不后知后觉,而且非常的坚定自己的答案——生于天地间,活在自然中。如果只是生态意识,幼小的孩童哪来的意识?只有对共鸣的感知——在美妙大自然中,他们笑得最灿烂,他们睡得最香甜,他们的心地最善良,他们的所作所为更贴近于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引导……

而今,这份共鸣依旧存在,只是因为那些“人类”破坏生态至深,让民众误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共鸣不复存在了,只存留一丝对生态的思考与“意识”,且那些首先提出“考虑生态的感受”的“科学家们”反而成为了为人类谋求幸福的救世主了,我问:人类本就依靠生态而活,我们会去破坏我们自己的命根子吗?如果会,人类早就不存于这世间了,还轮得到你们来呼吁考虑生态的感受吗?就算正面的去理解这些“科学家们”的观点,现今的生态的确被破坏的很严重,是时候考虑生态问题了(这已经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人类退了一万步而去思考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们”眼里的意识,促使着的不是直截了当的行动,而是隔靴搔痒的创立某某生态学说,这不是在糊弄人么?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共鸣,不是白纸黑字,也不是豪言壮语,因为自然并不识字,也听不懂人所说的话,自然只能由人坦诚的行动中看到人真诚向自然道歉的心,正只有这样的行动,终将才能把生态意识转变为现实。否则,只会让自然看着一大串的英文字母和人类夸张的说话方式而寒心。

其实,这也不怪那些“科学家们”,因为,与自然有共鸣的人并非是这些每天在实验室里生活的人,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关乎其生命的存亡,也只有他们更懂自然的渴求,也更能在接受自然的馈赠时,回馈大自然。

而作为进不了实验室,也下不了地的当代年轻人而言,应该要做的事情其实比实验室里的人充实,比在土地上干活的人要轻松:吃,来源于自然的食物;穿,对身体无害的服饰,尽可能住于临近自然的房屋,时常以生态共鸣洗涤自己的社会之心;时常行走在开满山花,长满绿荫的自然中,而不是看着那些红砖绿瓦心生厌倦而无处发泄。

生态共鸣,不是说生态被破坏了就无法产生共鸣,只要人们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持与心意,总会在自然中找寻到那一片与自己拥有共同人生目标的净土,而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定然不会破坏它,只会用诚心守候它,就像它早就在等待它的主人到来那样,在默契中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