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他在话郭德纲也只能靠边站

相声的起源

相声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现今德云社可谓是大红大紫,班主郭德纲带着一帮徒弟演出于国内国外。咱今个不聊那些相声演员的娱乐八卦。而是来说一说相声最为重要的——拜师。

早年间的艺人

相声艺人世代传袭,主要不是依据家族因素,而是另立师承线路。

在旧时代,学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不算艺人,不准参加演出。

相声界拜师要先认引、保、代三师。引师是推荐师父的介绍人;保师是师徒双方的保证人;代师是具体替师父授业的,主要负责教授基本功。保师一般由行业外的人担任;引师代师必须是艺人。

徒弟又分拜门、授业两种:拜门是带艺投师,只是为了入门后取得艺人资格,一般一年业满。授业是正式开蒙学艺,三年另一节才能出师。

早年相声艺人经常和评书、唱单弦、变戏法的艺人互相交流,收徒时常常请他们参加仪式。

旧时代,师父授业,经常打骂,无非是,"打你今朝有过,望你日后成人"。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无非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地受罪";"为了人前露脸,就得山后练鞭"。

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传统拜师仪式

历史上记录相声拜师的本就很少。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相声大师马三立的拜师仪式。

二十年代,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就邀请了戏法艺人罗文涛、评书艺人金杰立等参加了仪式。

仪式开始,保师李四首先发言:"今天邀请各位光临,是为马德禄的三儿子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又算拜门,又算授业。言明满师以后,给周老师效力一年。授业期间,衣、食、住、行概由师父承担,出师后自理。三节两寿,拜望师父,礼有厚薄,各凭天良......授业期间,死走逃亡,业师概不负责。中途辍学,赔偿三年膳费。"接着宣读来宾名单。

焚香后,马德禄代马三立献给师父一包钱,作为见面礼。然后,马三立把写着拜师字据的红帖顶在头上,给师父下跪,三叩首。磕完头,周德山讲一些鼓励的话。接着,马三立给师大爷裕德隆磕头。裕是马三立父辈的大师兄,又称掌门师哥。他可代表师父向师兄弟及子侄辈发号施令,评断是非,一般较为严肃,不苟言笑。

裕德隆绷着脸说:"学艺不是儿戏。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明白相声的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不能敷衍了事,不能糟蹋别人的拿手段子。孝敬师父,如同父母,授业之恩,重如再生,出师也当常记在心,不忘三节两寿,平时常有孝敬。不论师父有钱与否,是你一片赤诚。还有师大爷、师叔、师哥,待你如亲生手足,亦当敬如亲人!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不贫不贱,不奸不懒,守礼守节守义,自甘堕落,祖师爷有眼,天理不容。"

最后又给师大爷、师叔、师哥每个磕三个头,仪式才算完毕,然后放席餐饮。这种拜仪式是很正规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近代相声大家李伯德祥拜师仪式。两者相距有70年,能很直观的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之处。

相声大家李伯祥的拜师

根据时代的不同时代相声艺人的生活情况和相声艺术的生存状况。从整体来看,作为门规的拜师仪式基本程序没有变化,只是根据时代需要发生一些变异。

第一,仪式选择的地点一般是在饭店和多有曲艺表演的场所,因为这些地方为艺人所熟识。作为仪式当然要有司仪,旧时的司仪由保师担任(不知是否普遍),新仪式有专门的主持人,但也是业内人士。

第二,新仪式中的来宾身份更加多元,不再是以往的只有曲艺圈内的人参加,因为曲艺从撂地的草根表演成为舞台艺术,艺人也成为艺术家,进入了娱乐圈,所以有许多影视界的明星也到场祝贺。

同时,这种行内仪式也突破了以往的封闭而面向媒体开放,新时期的拜师仪式更像是一次“大聚会”。适当的宣传也是对现在相声不景气的一种回应。

同时,主办方由以往的相声界内部组织变为各地方的曲艺家协会,并且有了承办方,使拜师仪式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建国后曲艺家协会的成立使得艺人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能够更专心地提高艺术水平。

第三,仪式一开始的焚香拜祖师的习俗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

或许是门长赵心敏的去世,在李伯祥收徒仪式上,这个环节换成了照片揭幕仪式,由常宝霆和张永熙两位老艺人为李洁尘和赵佩茹的照片揭幕。

李洁尘是李伯祥的父亲,赵佩茹是李伯祥的师父,这里的独具匠心很有深意,目的是让弟子传承相声艺术的同时也要继承老艺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赵佩茹早年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光荣负伤,他的搭档、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则不幸牺牲。从祭拜祖师到怀念师父和父亲,相声拜师仪式经过七十多年的变迁显示出新时代的新风俗。

第四,保留了引师、保师、代师。这是相声行业特有的现象,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同时传统礼仪中的拜师行大礼也有保留,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在新仪式中增加了献花和互赠礼物,体现人文关怀和改善旧时师徒关系的新理念。

第五,师父训话作为传统,体现师道尊严。在新仪式中增加了徒弟的代表讲话,师徒地位等级的融和化。在传统仪式上,弟子是没有发言的机会的,而是顶着“小贴”聆听师父的训导,首先感受到艺术承传者的使命感,是一种过渡礼仪所必有的庄重。

在马三立的拜师仪式上门长裕德隆是严厉的训话,而现代李伯祥收徒仪式上弟子的发言表态体现了新社会新的师徒关系,不再是以往的等级森严。

相声行业拜师习俗传承的一百多年,是中国社会变迁最剧烈的百年,师承是作艺的资格,艺术是生存的资本,而繁复的拜师程序正是作艺艰辛的开始与缩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