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今天,我就去了一位杰出人物“蕾切尔·卡森”家中小坐。
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也有译作“卡逊”的,似乎卡森叫着顺口些,标准些,我喜欢些。
蕾切尔·卡森出生于1907年5月27日,卒于1964年4月14日,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兼文学家,她的《在海风下》《环绕我们的海洋》《海滨的生灵》“海洋三部曲”很有影响力。据说当年连续80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然而她的《寂静的春天》才是最著名的。
因为《寂静的春天》,她几乎成了现代生态保护运动的发起者,成了环保主义运动先驱。
只要读过《寂静的春天》应该会被震撼到,不过当时读的时候年岁尚小,体会不深大抵也都忘记了。只知道书名《寂静的春天》,印象深刻。
在我眼中蕾切尔·卡森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个环保斗士。在《寂静的春天》里,她用生动又严肃的笔触,描写化学肥料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卡森对此深恶痛绝。
当年卡森想以一己之力阻止这种饮鸩止渴行为,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这些化学发明的确在除虫、除蚊、除害方面效果斐然,然而除害的同时留下了更加可怕的后果,那种失控的状态使生态破坏殆尽,遗祸子孙。
但是这些真相她触及到某些人某些集团的利益,因此受到了质疑和非议,还因为她是女性,甚至受到无端的谩骂。而此后的很多年,事实证明卡森的担忧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相。
《寂静的春天》投射的环保主题我需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行书写,也不一定完全认同,我想要真正的公正客观。
而今天我串门的主题不是她的《寂静的春天》,而是她的另一本书《万物皆奇迹》。
《万物皆奇迹》是一本很温和的书,插图极美,美到爱不释手。这样的书没有特别的震撼,却不失美感,也不失呼吁人们投身环保的力量。
谁不想,活在干净美好的地方,有清洁的空气,有清洁的水源,有足够的衣食,还有鸟语花香。
蕾切尔·卡森一生未婚,她抚养的外甥女在36岁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甥孙的罗杰,她收养了这个孩子,住在缅因州的一个海边寓所里,陪伴孩子陪伴年迈的母亲,带孩子走进了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然后分享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爱。
在这本书里她教我们如何认识植物、如何结交动物,花园、草丛、大树旁,星星、月亮、云朵里,倾听虫鸣鸟唱,任清风抚过,任微雨徜徉。
读这本书可以久已迟钝的感官瞬间复苏了,如同这春天,内心的美好开始滋长。
这本书应该是卡森文笔最为优美的一部作品吧,读着觉得特别温馨,全书插图特别精美,文字却不多,所以我可以把它当成一本绘本来读,和小儿分享,习惯了那些红红绿绿的艳丽色彩,这本书的插图似乎不适合这么低幼孩童,但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儿子会和我一样喜欢它。
值得一提的是,豆瓣里有不少人对该书的翻译和封面,颇有微辞。在网络上搜了一下,封面的确挺丑的,真是一大败笔。
而我手中这本书借自图书馆,米黄色硬壳封面,很简洁,也许它的封面实在太令人讨厌了,有好心人直接将它扔了。
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位扔掉书皮的好心人,否则我未必会拿起这本书,书之封面如人之脸面,面目可憎实在不愿意接近。
至于翻译,勉勉强强吧。我读到是作者的用心和她想要表达的诗意,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自然的赞美之意,我读到了就够了。
只能说这本书选了一下不明智的封面设计者,和一个功力不够深的译者,没能真正读懂卡森的美好,这需要爱心和历练。
但我始终相信作者的语言是充满诗意美好的,那种深到骨髓里的环保哲学,正是卡森的“心经”。
如果此生有幸遇上原版的《万物皆奇迹》,我希望我能拥有一本。
1965年出版,是在卡森不幸病逝之后的遗作。序言“不敬畏所有的生命,就不是真的道德”,选自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伯特 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的《文明哲学》。
传递了他的“生命意志”(will-to-live)存在的两种渴望之说:求乐与避苦。所谓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恶是伤害生命、压制生命。
对生命有所敬畏,对大自然有所敬畏或许也正是蕾切尔·卡森的初心吧,热爱自己,敬畏所有的生命,这里的所有生命绝不仅仅只有人类,而是所有生灵,在蕾切尔·卡森眼中,一切皆生灵 ,植物、动物皆生灵,万物皆奇迹。
书的开篇是沙蟹,又名叫幽灵蟹或鬼蟹。我们来到海边,经常见到海水退潮之后沙滩里的小眼里爬出来的小沙蟹,是不是这书中的沙蟹呢?似乎不太像,我们经常见到的小沙蟹似乎没有这么面目狰狞。
设想一下,作者带着20个月大的甥孙罗杰一起在海边,见到海水奔涌,孩子和老人一起兴奋不已,海之渴望除了生灵还有海本身,本月中旬刚好计划去趟海南,必要带上儿子仔细看看那满地爬的沙蟹到底长什么样子。
相信大自然存在一些超越于人类存在的东西,怀着敬畏之心,陪着孩子渡过一个金色的童年,一同了却年少时未解的情怀。
那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如此闲田信步,我愿是它,
闲然走过偷瞄一眼,
平原、高山、草地、海斌
一一走过…………
家巧,平平常常,在此瞧见,特别亲切。
金龟子的童年美好记忆。
蝉鸣山林乐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