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学习之801301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白话】孔子说:“坚信而好学此道,君子求善其道至死不变。危邦不进入,乱邦不居住。天下有道的时候就现于世,天下无道的时候就隐其身。国家有道之时,贫穷而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无道之时,富有而高贵,这也是可耻的。”

【思考之一】如何理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笃信”,笃,固也、厚而力也。笃信就是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信,是非常扎实、坚实的,牢不可破的。那到底信什么呢?钱穆先生说“信,信此道。学,学此道。”儒家讲的信,除了我们讲得信用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信念。蕅益大师说:“信得,人人可为圣贤,名‘笃信’”。相信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名为笃信。朱子说“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集说》“守死者,守之不变也;守死以善道,则其道固矣。”我们学习圣贤经典,首先要在内心建立成圣成贤的坚定信念。然后再跟着圣贤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用圣贤的观点替代自己的观点,用圣贤的角度看待世界,并付诸实践,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怎么样算是“好学”呢?蕅益大师说:“立地要成圣贤,名‘好学’”。立定志向要成为圣贤就是“好学”。为什么立定志向就算是“好学”了呢?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说:“君子之于道也,真知而信之难。人生开头露面,要做天地间第一等人,须直下发个皈依心思。天之所以与我,我之所以灵于万物者是何体段,思士所以希贤,贤所以希圣,是何工夫!于此信得及,更不作含糊牵制想,方是笃信,可谓志于道矣。此作圣第一义也。”君子对于道,真的很难知道并相信。真正的笃信,就在于人生一开头就发愿要做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是头等大事。自省一个士渴慕成为一个贤人、一个贤人希求成为圣人需要下怎样的工夫?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是已成的圣贤,我们是未成的圣贤,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在哪里?

立志成为圣贤就是“好学”,这为我们后人指明了学道的下手处。可能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我们现在就发愿我要做到,我将来一定要做到,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牢牢把持住“笃信好学”。

如果始终抱持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读一句《论语》,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一想到我读这句《论语》就是要成为颜回、曾子他们这样的圣贤,那读出来的力量一定是不一样的。只有想得透彻,才能信得坚定。我们对“志于道”的笃信,要有如“知水火之不可蹈而信之”一样的坚信才能走得上去,因此,这个笃信是成圣成贤的第一要义。

夫子以其“十五而志于学”的经历告诉我们,立志成圣成贤一定要成为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而这必须透过学习来达成。“笃信好学”,就在于确立和贯彻这一信念。“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在践行这一信念。

“守死善道”。《论语集说》:“守死者,守之不变也;守死以善道,则其道固矣。”“守死”,拼死守护,坚守到死而不改变,就是我就行我的道,除非我死了,那才能停止,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动摇我。“道”就是思想,学说,信仰。“善道”就是使道更完善,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道是不随时间环境变化的,是绝对真理,所以要笃信,要守死。“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好的思想原则。

“守死善道”这是讲求道的决心,即使遇到了最为困苦的考验,还是不退自己的志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时时刻刻都让心都住在仁道上,没有违反仁,即使在忙碌、困境,甚至是苦难当中都不违仁,就是这里所说的。《孟子·尽心》云:“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尽心行道而死的是正命,修身即是尽道,也就是这里说的“善道”。“君子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君子每天都孜孜不倦地求道,奋力向前,死而后已。“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

惟笃信,故能好学;惟守死,故能善道。然守死生于笃信,善道由于好学。笃信推动好学,好学又加深笃信,笃信、好学二者互相推动、辗转增上,生命与道就渐渐融合。笃信好学,是一种生命宗旨完全建立、内心一心一意朝着目标前行的状态。“守死善道”,既是“笃信好学”的修为检验,又是其修为功夫和境界的重要体现。因此,“笃信好学”是本章的核心,能不能“守死善道”及避免不义之富贵的过失,都从“笃信好学”中来。

学了圣贤之道,就要去践行,每天对照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没有按照圣人的教导去做,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定不退,慢慢练就“无终食之间违仁”的本领。抑或我们暂时做不到,不要气馁,坚信只要我们紧跟圣人和良师益友的步伐,我们将来一定能做到,否则,我们就是没有“善其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