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道教名称,也俗称七月半,民间也称其为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中元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合称为“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地派驻人间的代表。

一、三元节的来龙去脉

三元节早在汉代就有。其中的上元节,就是家家户户在一起吃汤圆的元宵节。汉代朝廷崇拜的主神是天帝“太一”。太一为创世神。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每年正月上辛夜都会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从黄昏开始,甘泉宫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上元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东汉佛教文化传入后。由于汉明帝笃信佛法,敇命每年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烧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都点灯供奉佛祖。汤圆作为元宵节的主食源于宋代。宋朝人习惯吃“圆子”,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汤圆。

中元节,源自上古的自然信仰、天子祭祀天地、山水的礼仪。七月是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后来,夏末秋初祭祀祖先的活动,自上而下,从天子影响到诸侯,从诸侯影响到民间。起初,祭祀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下元节,是道家“水官大帝解厄旸谷帝君”的诞生日。这是水官一年一度的工作汇报日,他根据对人间的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于是,朝廷在此时有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天官紫薇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也称‘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于是,各地纷纷建起三官庙、三官殿、三元节的习俗便从此流传于民间。

二、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非常,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来享受人们的供奉祭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指点他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传说地藏王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地狱里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王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竟在七月十五这天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三、道、佛总结批评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但是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也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元节)